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意义及方法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情景”教学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将古诗词中的抽象化情景变为立体真实的形象,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景化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更为准确的把握古诗词的思想主旨,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意义及方法 引言:初中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要高于小学,所以有许多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对古诗词的理解变得困难,现如今,将古诗词情景化的教学方法逐渐的被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践证明,古诗词的情景教学对语文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初中古诗词采取“情景”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如何更好地将抽象化的场景具体形象化,采用具体有效的方式,真实的将古诗词的场景还原,进而更有利的让学生和诗人产生共鸣,达到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诗人想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的教学目的。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其要求在于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情景的渲染中主动思考和学习。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学生对诗词之美的鉴赏能力,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诗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然而,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们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情景化教学通过引入诗词内的意向化为具体情景,采用视觉和听觉的呈现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二)触动学生心灵,增强理解能力 情景化教学,力求做到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一种共情的境界,在情景教学中,通常会创设独特的意境,并辅之以音乐,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受到启发和感受,进而触动学生心灵,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三)发展思维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采取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古诗词的意境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进入诗词意境后,会把见到的人或事在大脑中进行想象与联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形象。情景化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将意象情景化、具体化,引领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以及娴熟的艺术手法。 二、初中“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教学氛围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音频等信息有机结合,从而将原来枯燥、抽象的古诗词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解《三峡》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寻一些关于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并且将它们做成动态课件为大家展示,将课文上的描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三峡的宏伟壮丽,教学氛围也变得活泼有趣起来,加深了学生们对三峡的印象,更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可以采取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的方法,比如,在学到李白的《行路难》的时候,这首古诗的整体情感基调雄浑悲壮,语文教师在带领大家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们配上一些低沉有力的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与诗人进行共情,对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意象 古诗中的意象,是作者创造古诗词常用手法,也是“情景”教学的针对目标,一句古诗词的构成可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像,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抓住主要意象,并通过主要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一些提示和指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每一句诗所表达的主要意象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切入点,采用细致凝练的语言,为学生具体讲解这些意象代表着什么意思,以及它们的作用。例如,《月夜忆舍弟》这首诗,采用戍鼓、大雁、家书等边塞诗的经典意向,寥寥几笔便刻画了孤寂辽远的意境,描绘了守边战士望月思乡的画面,抓住主要意向,能够更好地串联古诗词全文,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诗词类型,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和中心思想;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把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为学生们整理出来,像“杨柳”、“长亭”这类意象,多用于送别诗;“兰花”、“香草”多用于形容诗人永葆高洁傲岸的美好品格。 结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增加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联想以及体验古诗词的语言学美、韵律美与意境美,提高学生们的精神境界,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徐芳.播下“德”之种子 长成参天大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探索[J].名师在线,2020(18):43-44. [2]何登洲.创设诗化情境 进行诗化教学——我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12(06):159+16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55cfdf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