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时间:2022-05-23 11:3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9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本课共有二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

13 / 13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材料:



19253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教师: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的逝世导入,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孙中山的贡献;同时引入植树节,拉近与孙中山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萍浏醴起义发生的时间、领导人。 学生回答:1906年冬,领导人是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教师:在江西、湖南交界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员刘道一等带领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最终,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展示图片:

13 / 13






2.安庆起义

教师:1907年,徐锡麟和秋瑾在安庆进行起义,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失败了。徐锡麟和秋瑾就义了。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出塞》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浙江人,父为当地乡绅,家有良田百亩。徐与鲁迅同为光复会成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回国宣传革命排满。回国后,捐资成为清政府官员,1907年与秋瑾策划同时在皖、浙起义。失败后被杀。

展示图片:

13 / 13






展示材料: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 ——秋瑾

秋瑾,浙江人,祖辈世代为官,其夫为清户部侍郎,官居二品。曾于日本留学,1907与徐锡麟准备革命,同年715日,在绍兴古轩亭口就义。

3.广西起义

教师:萍浏醴起义和安庆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并没有心灰意冷。1907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又在广西进行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失败。

展示图片:《黄兴》



展示材料: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1904年和宋教仁在长沙创办华兴会,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曾领导广州起义。清政府派兵进攻武汉,形势危急。兴赶到武汉,任革命军总司令,率领革命军拼力反攻,保住了武昌。这是191111月,担任湖北军政府战时总司令的黄兴。

4.黄花岗起义

13 / 13




教师:1911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展示图片:



教师: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展示图片与材料: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与妻书》

展示图片:

13 / 13






展示材料: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教师: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黄花岗起义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合作研究】同盟会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13 / 13




教师总结:群众基础薄弱,准备不足;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的讲解,使学生明了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做的一系列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然后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探讨这些起义失败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本目的理解。

过渡:基于这些革命志士血的教训,在经过一番筹谋准备后一场迅速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教师:武昌起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展示图片:



教师:1军事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做了军事准备;2)组织上: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组织准备;3思想上:“三民主义”思想则是武昌起义的思想指导;4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展示图片和材料:

13 / 13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9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2.武昌起义的概况

教师:10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0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武昌起义形势图》

13 / 13






教师:10日晚,起义军夺取(楚望台)军械库;然后进攻总督衙门;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2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革命党人推举当时还是清政府官员的黎元洪为都督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反映了起义军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拱手将军政府都督的位置送给黎元洪,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知识拓展】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祤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展示图片:



13 / 13




教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图片:





3.武昌起义的意义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故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3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设计意图) 通过对武昌起义的全面讲解以及史料的深度剖析,使学生全面掌握武昌起义的经过,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最后以想一想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封建君主专制与封建制度的区别。

13 / 13




【本课小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



13 / 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cf0240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