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如其人”之“性情”论 作者:崔永升 周国庆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8期 摘要:关于“书如其人”的论述多见于历代书论,熊秉明先生《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及曹建先生《大学书法鉴赏》,其中有“人品决定书品”的说法,也有大量的反证。笔者以为,“书如其人”非“人品”、体貌之说,而是“性情”之说。 关键词:人品;书如其人;性情 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50-01 一、“人品决定书品”论 “书如其人”,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一种书法艺术观。扬雄《扬子法言》又云: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是说人品可以由文章言辞加以表现。同样,在书法中也有人这样认为。自古至今,很多人学习书法都推重人品。以“二王”、颜、柳为荣,以蔡京、董、赵、王铎为耻,忠奸观念分明。 赵孟頫因仕元其人品常为人所诟病,而他自己却很羡慕王羲之的人品。他在《兰亭十三跋》中这样说: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 而冯班在《钝吟书要》中则云: “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 熊秉明先生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认为苏轼和朱和羹就说的比较折中,像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所云: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他们把人品和艺术看成两个不同的标准,但在实际品评时,二者又相互影响,书法要为后世赞许,必须在品行上也有个好分数。其实,从这个观点来看,苏轼和朱和羹所言,书法还是没有摆脱人品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d3db8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