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文教学应重“读” 作者:胡 艳 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36期 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以为应抓住“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一、 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上《离骚》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画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等。请一些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大家就能快一些进入角色,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上李密的《陈情表》一课,文章开头,从祖孙相依为命的悲惨身世说起,让人唏嘘不已。读时应怀着悲伤的情感。接着讲“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一段要读出“苦情”。后面为避免晋武帝怪罪,还要读出他的“忠情”。读出情感这是诵读古诗文的第二个层次,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作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如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让其多几诵读几首诗,他的诵读的能力就会有明显地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bccda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