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六国论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03 13:37: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辙六国论的阅读答案

【原文】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 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注释】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赵世 家》、《魏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这六卷世家分别记述了战国时 期的燕、楚、赵、魏、韩和齐等六国的史事。②攻山西千里之秦:公元前

318年,韩、

赵、魏、齐、燕等五国联合攻秦,反被秦国战败。此后,秦国逐一灭亡东方各国,至 公元前 221 完成统一大业。山西:指崤山以西。

【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 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 了被灭亡的命运。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 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

【原文】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①;诸侯之 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 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 魏也。

【注释】

①郊:与下文的野互文,指国土。古文中,将成对的同义词在相近的句式中分开 使用以避免重复,称作互文。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 泛指城外,野外。 【译文】 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 境内;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 魏的区

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韩、魏


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 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

【原文】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①,商鞅用于秦而收魏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 以攻齐之刚、寿③,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 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 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 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 彼安得不折④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 下遍受其祸。

【注释】

①范雎(j Q :战国时期魏国人,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 建议秦昭王现收服韩国,再进而吞并其他各国。他被秦昭王任为相,封为应侯。②商 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辅佐秦孝公变法,因功 封为商君,故称商鞅。他曾多次策划进攻魏国。③刚:齐地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县境。 寿:齐地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出兵以攻齐之刚、寿:秦国的相国曾建议秦昭王 越过韩、魏国境去攻齐国,被范雎劝止。④折:屈服。

【译文】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魏国 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服时,就要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范雎就为此 担忧而加以劝阻。既然这样,那么秦国所顾忌的,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 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前面 有燕、赵的抵抗,后面有韩、魏乘机进攻,这是危险的道路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 燕、赵两国时,却不曾有对韩、魏的顾虑,那是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 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算得上是了解 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大的秦国,他们 怎能不屈服于秦国呢?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国人就可以对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 而使全天下诸侯普遍受到秦国的祸害。

原文】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 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①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 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d73f1b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