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颇受历代作家的青睐,他们不吝自己对女性的种种赞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开篇便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真实地再现世间男子对美丽女性的追求;屈原的《离骚》,更是以"美人"来作为高尚、纯洁、正直的象征; 曹植的《美女篇》中的"美女妖且闲"、司马相如《美人赋》中"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都描绘出了女性的娇柔和美貌。不仅如此,女性的另一个身份--妻子,在男性文人的心目中更是占据了相当崇高的地位 :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 死两茫茫》便记录了他们对待妻子的那份关爱和真情,其中的爱意更是令人羡慕和感动。可见,女性的形象在古代历史中大放光彩。 然而,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对女性的描写、刻画和评价可谓是少之又少。《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无名无姓的有九个,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有一百零二个,也就是说,文中共有787个人物。而《水浒传》中只写了76个妇女,当中提及但未具体描写的就有47人。这些妇女形象的人数还不到全书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她们没有性格、没有语言、没有面目,没有姓名,甚至,只因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单单凭借一个卑微的身份,作为一种道具或者符号出现在小说中。可见,《水浒传》是作者有意构筑的集合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世界,是一个象征女性悲哀的世界。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李贽在分析《水浒传》作者的创作意图时,肯定了《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即承认真正的好作品是作家郁结的不平之气的倾吐。所以,在作者构建的梁山这个大生活圈,那些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杀富济贫的男性英雄们,不亲近女色、蔑视女性、憎恨女性、残杀女性的表现和举动,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身,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愤恨,并且把女性看作为工具和祸根,也是那个历史封建时代普遍存在并为人接受的思想观念。 自古"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可在《水浒传》中并非如此。书中塑造的这七十余位女性人物,大多颇有姿色,有的甚至十分靓丽。阎婆惜生得"花容袅娜,玉质娉婷",犹如"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第21回);张都监的养娘玉兰1 "生得脸如莲萼,唇似殷桃。两弯画眉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第30回);潘巧云"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第44回);白秀英"殷桃口杏桃腮,杨柳腰兰心慧性",是"色艺双绝"(第50回)。文中诸如此类的艳词丽句用了一大堆,可这能证明,梁山上的英雄为之心动了吗?相反,他们不仅不感兴趣,反而对这些女性进行否定和蔑视,把女性当做工具和玩物,从以下方面便可看出。 首先,《水浒传》中的男性多为"光棍""单身贵族"。在中国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人之行莫大于孝",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使娶妻生子成为孝道中最重要的一点。但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要求英雄们要"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文中的这些单身英雄们,宁愿承受"不孝"的压力,也不愿娶妻生子。他们认为有了妻子,便会损伤元气,麻烦不断,有失英雄本分。此时的女性,不仅被剥夺了做妻子的权利,而且,连做母亲的角色似乎也不配女性拥有(文中女性皆无子嗣便可看出),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简直就是侮辱,蔑视。女性的悲哀,与生俱来。 关于婚姻,恩格斯曾深刻阐述:"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所以即便是有了家庭的英雄们也是把其看作是附属品:王婆硬把"花容袅娜,玉质娉婷"的阎婆惜送给宋江时,他还不大情愿, 犹豫不决。娶妻后,宋江"只爱学枪使棒,于女色上不十分打紧"。卢俊义、杨雄,"平昔只顾打熬力气,不亲女色",对家事不管不顾。秦明、花荣更甚,秦明在自己的妻子尸骨未寒时,另觅新欢;花荣称妻子只是"囊家糊口"。那个时代男性掌握话语权,是绝对的男权社会,本应和男性平等的女性,始终处于被束缚、被奴役的无权状态。在男性的心中,女人只是他们的情人、外宅、附属物,是可换可扔的衣服,女人的感情、思想和人格,根本就不存在,充其量就是男人泄欲的工具。 然而,更能直接表现对女性的蔑视是在对其的称呼上。在作品中,不论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他们通常只有这几个称呼,如:"雌儿"、"贱人"、"泼烟花"、"腌脏泼妇"、"淫妇"、"花猪狗"、"贱母狗"等等。就连三位女英雄的别号,除了"一丈青"外,其余两个也带有侮辱性:孙二娘--母夜叉,顾大嫂--母大虫。"夜叉",是一种恶鬼;"大虫"即老虎,把女英雄称之为"女鬼""母老虎",实在让人感到吃惊和难以接受。但是更为悲哀的是,这些女性也普遍接受了这样的称谓,如扈三娘在战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f48ee0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