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分析 2021年,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间跨度十年,明确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战略体系,从那以后德育为先、教育育人、教书育人、学科育德都得到高度重视,将育人的价值提到更高的认识。202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拉开了中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发了各学科新课程标准。2011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颁布后,按教育部要求,全国六套品德教材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十年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以学生最大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教育方式——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课程基本理念:(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权利。(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4)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一、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石,它们缺一不可:道德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等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言行,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并发挥作用;道德对人是一种“软约束”。法律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它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定;它对人是一种“硬约束”。道德是以内在的“自律”为主体,法律是以外在的“他律”为主体。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刚柔相济,内外结合,共同制约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良好的秩序。道德教育侧重培养有德行的人,更多是从伦理学角度来强调对人精神境界的提升。法治教育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责任,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提升人们对法律的尊崇和信仰。 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我国“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理念,又贯彻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课程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法治教育为重点,融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兼具了历史、文化、国家、地理环境、生命安全、民族团结等教育内容。低段儿童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育就应该在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上下功夫。 二、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帮助孩子逐渐树立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意识。 增加了童谣: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依据教学要求,共插入14首儿童歌谣,比旧版教材增加了近10首。并且随教材增配了6则连环画故事,相比旧版教材多了5则。新版教材增加连环画故事和童谣,既遵循了兒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又体现了教材从儿童出发的思想。同时也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内容对儿童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些改变告诉我们:教学必须注重从儿童身心发展出发,将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而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 三、内容编排进行了改变 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也有一定调整:(1)教材重新进行系统规划(遵循规律,分段实施,螺旋上升),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联系不同年龄段学生生活经验,循序渐进。(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根据整体内容编排,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901ff1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