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当今中国社会的腐败之风呈现蔓延趋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实质是“权钱交易”。用权力和社会做生意,百分之百赚钱,简直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但是腐败虽然给官员和商人带来收益,但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相反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相当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而商人们不需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利润,这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腐败活动,造成更大范围的腐败蔓延。腐败这种病态经济现象,不是基于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三、产生腐败的经济学根源分析 (一)从腐败主体(腐败者)自身分析。 l、欲望的无限膨胀及扩张超过“欲望满足均衡点”,此时占有欲处于强势、统驭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官员作为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动机,以欲望的满足为追求目标,而人的欲望是经济行为的原动力。在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因此,政府官员具有自利动机并非不正常。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公职人员自利性动机扩张,他有可能将公共目的(利益)转变为他的个人目的(利益),当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时候,实际上的公共权力异化便出现了,其实质是将国家的目的和公共的利益变为官员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即官员个人获得了特殊利益。 3、主体行为的示范效应,导致腐败恶性化。 (二)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基于经济特权与垄断权的上市而形成的不公平竞争,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造成的价格扭曲和价格双轨制,国有经济产权模糊形成产权虚置、资产流失,以及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投机心理等,都是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 (三)体制转换时期法制建设滞后,权力制衡约束力量软化,缺乏独立监督体系。尤其司法机关一些掌权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法谋私、贪污受贿,走上执法犯法的道路,直接导致司法腐败。 四、腐败的经济破坏性与危害性 (一)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改革政策执行、实施。 (二)在市场经济转型中腐败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经济污染,严重恶化经济环境。 (三)导致社会经济的“内耗”,资源配置低效和严重浪费,并使公共财富受到掠夺和破坏,公众利益直接受损。 (四)腐败现象妨碍私人投资,阻碍经济增长。 六、创立“腐败经济学”的紧迫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已势在必行,而作为研究腐败现象产生根源、表现形式、造成危害、治理途径的新型经济学科——“腐败经济学”的创立,应该真正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2d5f2dc5da50e2524d7f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