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班级同学关系实例研究 作者:朱闻悦 高军晖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9期 朱闻悦1 高军晖2 (1.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无锡 214101;2.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0235) 摘 要:该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江苏无锡多个中学班级内成员间的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计算出每个学生在班级网络中的Degree、EcCentricity、Closeness、Betweenness等参数,找出具有最受欢迎、最不受欢迎、最古怪等特征的同学;结果与班主任的结论基本吻合。该文还进一步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消息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班级 同学 消息传播 Cytoscap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39-02 1 研究目的 该文借鉴文献[1]中的方法,尝试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班级同学间的关系,并对班级内的消息传播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规律,并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的方式。每名学生在问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性别、喜欢的三个同学姓名和不喜欢的三个同学。调查者事先向学生们保证调查结果的保密性,以此确保学生填写信息的真实性。 将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竖列的顺序在相应的横排标注该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学号,喜欢标注+,不喜欢标注-,在自己的一栏填入■代表不适用。A班41位同学的关系如表1所示。 3 网络分析及结果验证 3.1 网络参数计算 利用软件Cytoscape[2]进行数据分析,下载并安装插件(plugins) Hubba[3],用于计算各种网络参数。表2是其中的4个参数,取B班Degree得分最高的前7位同学列于表中。 Degree,顶点的度,指与该顶点相关联的边的条数。B班度最大的是5号同学,其次是12号和30号,这表明他们是相对最受欢迎的同学。经班主任证实,这些同学确实是班级中人缘最好的。 EcCentricity,点与所有其他点的最大距离,通俗来说就是某个对象的古怪程度。B班这个值最大的是20号同学,没有多少人喜欢,也没有多少人不喜欢。经班主任证实,该同学的确是最古怪不合群的。 Closeness,顶点的紧密度,度量考虑的是中心的概念,由到图中各顶点之间的距离衡量。顶点的紧密度越大,表明顶点越居于网络的中心,它在网络中就越重要。B班这个数值最大的是10号同学。 Betweenness,介数中心性,用于刻画网络中的节点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衡量了一个人作为媒介的能力。B班这个数值最大的是5号同学。 3.2 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利用软件Cytoscape,按照节点的性别,对B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图1。 图1中,圆形节点代表女生,矩形节点代表男生。图的左、右两边分别展示了女生之间、男生之间的喜欢关系网络,中间的连线展示了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关系。 文献[4]在研究中发现:同伴网络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加入到学校的社会网络结构中,女生双向选择朋友的次数多于男生。许多学者也倾向于这一观点。在B班26个男生中,与异性交往的只有6个,占比约23%,涉及异性人数(不含重复)仅有7人;然而在B班17个女生中,与异性交往的有10个,占比高达59%,涉及异性人数(不含重复)有7人。显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与异性交往。 另外,班级中也存在最受异性欢迎的学生。例如,在B班,被男生喜欢次数最多的女生是12号,被女生喜欢次数最多的男生是7号,提名率远高于其他同学。 3.3 男女同学之间消息传播机制 根据图1男女同学关系,与图中另一个圆圈(即异性同学)连接最紧密的结点就是消息传播到异性交际圈中的缺口。例如,在B班,男生的消息最可能从7号和10号男生处传递给女生,因为他们的三名喜欢对象都是女生,并且最可能得到消息的女生是12号,因为喜欢她的男生最多。而女生的消息最有可能从8号和34号女生处传递给男生,因为他们的三名喜欢对象中两名都是男生,并且最可能得到消息的男生是7号,因为喜欢他的女生最多。 4 应用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关系的整体观察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大部分相吻合。从理论层面上了解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调控和管理。利用消息传播机制可以进行班级内部的舆论调控,利用社团的概念可以使内部成员互相积极地影响,利用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特征可以了解学生的社交状况并有效地心理辅导。这些根据社会学网络知识得出的结论能够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高效。 通过实验分析的结果发现,A班29号、B班33号同学都是极为不合群、不受群体关注的(喜欢与不喜欢该学生的人数最少),应该注意多与这两位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多与同龄人交往。在B班,早恋问题应该重点关注7号男生和12号女生,因为他们是最受异性欢迎的。B班度最大的是5号同学,其次是12号和30号,这几位同学人缘较好,可以安排他们号召同学参与活动的任务,或者安排他们与古怪的同学坐在一起,带动这些人参与同学交往。 致谢 袁源女士对于该文的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Graph Theory and Complex Networks:An Introduction. Maarten van Steen.2010. [2] http://cytoscapeweb.cytoscape.org/. [3] http://hub.iis.sinica.edu.tw/cytohubba. [4] 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结构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522d1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