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书的开初,神秘的哲学家就把这两个难题抛给一个14岁的小女孩——苏菲。神秘的匿名信笺与神秘的哲学家,勾起了苏菲浓烈的好奇心,而她自身的天赋也助她成为哲学这门课程的最佳学徒。神秘的哲学家不断教授苏菲哲学知识,给她讲述哲学史,为的是让苏菲拥有能力去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同样神秘的未知者。苏菲一直在暗中追查他们强大的敌人的踪迹,直到故事的结尾才发现苏菲不过是书中的人物罢了。 对于《苏菲的世界》,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仔细阅读《苏菲的世界》是在上一年暑假,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也许在那个时候读这本书是较为恰当的吧,因为当时的我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我得思考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而《苏菲的世界》正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读了《苏菲的世界》,有两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自我的审视,“我是谁”。 书中有一个篇章是关于神秘主义的,而哲学家向苏菲介绍完神秘主义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也许会反驳说:‘失去自我’不可能是一种很愉快的经验。我明白你的意思。但重点是,你所失去的东西比起你所得到的东西是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你所失去的只是眼前这种形式的自我,但同时,你却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广大。你就是宇宙。事实上,你就是那个天地之心,这时你也就是上帝。如果你失去了‘苏菲’这个自我,有一点可以让你觉得比较安慰的是:这个‘非凡的自我’乃是你我无论如何终有一天会失去的。而根据神秘主义者的说法,你的真正的‘自我’——这个你唯有放弃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却像一股神秘的火焰一般,会燃烧到永恒。” 这里所说的形式上的自我和真正的自我,我感到很难理解。人要怎么做才能放弃最原先的自我?难道要像慧能那样看破红尘,潜心修炼,才悟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我应该这样理解:这个形式上的自我是指肉体的“我”,“我”的肉体终究会腐朽,会消失不见,所以不用过于介怀。但是,真正的自我,灵魂的自我,如果有内涵,有深意,“我”的灵魂便会永存。所以对于人类而言,内在的素质要比外在的素质要重要得多,因而我们更应关注内在的修为。哲学是一门教人如何思考的科学,学好哲学能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所以说,以为自己有一个不变的自我,事实上是一种不实的认识。你对自我的认知实际上是一长串你同时体验过的单一印象造成的结果。正如休姆说的,这个自我‘只不过是一束不同的知觉一无法想象的速度接连而来,不断改变并移动’的过程。他说,心灵是‘一个剧场。在这个剧场里,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几融合。’休姆指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与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personalityidentity)。这就好比我们看电影一样。由于银幕上的影像移动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出这部电影事实上是有许多不相连的单一图像所‘组成’的。而实际上,一部影片只是许多片刻的集合而已。” 我颇认同该观点。没有人会是一成不变的,尽管有些人努力地坚持自己原先的想法,但时间、社会环境、他人的作用总会使他们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再说,一成不变不仅阻碍个人的发展,更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移动,只为更深入地了解真正的自我。 第二个问题是生命的意义。 书中有这样两段话: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724826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