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宋词选读》二题 作者:汤振洪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02期 教学过程中,发现《唐诗宋词选读》里有几联唐人的诗句比较难以理解,教师们集体备课时也多有争议,本文想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是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的颔联,这一联的理解难点是“梅柳渡江春”一句,“梅柳渡江”,这“梅柳”是从江北“渡”来江南,还是从江南渡去江北呢? 近人俞陛云的看法是从江南渡去江北。其《诗境浅说》谓:“此诗为游览之体,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谓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但这一看法有明显的费解处:杜审言大约在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在江阴县任职,而陆丞时任晋陵县丞,二人属同郡(时常州、江阴均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邻县同僚(见课文注释),陆丞“早春游望”原诗虽不可知,但依情论理,二人都在江南,所写决然不应是江北中原之景,和诗写“当时景物”,怎可能不写江南,倒写江北?从思路看,诗人入手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两句领起,“云霞”两句紧承而来,写所“惊”之“物候”,着眼点显然应放在江南早春景象上,因为这样写,才能写出诗人作为游子对江南早春景色的独特感受,从而表现他倦游思乡的思想感情。当然,写江南之景,也未必一定要直接写江南,通过写江北的来写江南,也可以是一条途径,但此联第一句写眼前之景,第二句忽然转写江南的梅柳渡江而去,江北也一片春意盎然,不仅显得飘忽太过,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总体看,俞氏的理解很让人感到诗意上的许多扞格。 与俞陛云的理解决然相反的是倪其心先生。倪先生诠释此句说:“‘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所以这句说梅柳渡江过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见《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倪先生把北方和江南作比较,以说明南北之春早晚的不同,而又说“梅柳渡江过来”,江南就“花发木荣”了,其意显然是说江北之春要比江南来得更早,推而言之,这“江北”在地理位置上也就要比“江南”所处更南了,因为北边春迟,南方春早,这是常识。相反,如果江北不是比江南更南,那么,“梅柳渡江”显然就是指梅柳由江南渡江而北了。问题是长江在常州江阴一带基本是东西走向,江南江北纬度相当,在春天谁早谁迟的问题上,分辨其高低基本没有价值,而春到的早晚,即使略有区别,也不可能像南方和北方的区分那么明显。据此,又怎么能推断说春是从江南渡江北来或是从江北渡江南来呢? 如何理解这一句,看来关键还是要解决春所自来的问题。弄清楚了春从哪里来,梅柳渡江究竟是由南而北还是由北而南,自然就不难解决。春从哪里来?为什么南方春早而北方春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afbbd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