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荷花淀》对话艺术的作用

时间:2023-05-05 19:0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荷花淀》对话艺术的作用

[摘要]所谓再创造能力就是欣赏者面对欣赏对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通过联想和想象,给作品的形象以补充,使艺术形象更臻丰富,并且使他们活起来的能力。《荷花淀》正是通过对话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充实和补充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更鲜活。



[关键词]荷花淀 艺术空白 创造 空间

孙犁的《荷花淀》简洁而传神的对话表现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读者阅读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再创造能力空间。



所谓再创造能力就是欣赏者面对欣赏对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通过联想和想象,给作品的形象以补充,使艺术形象更臻丰富,并且使他们活起来的能力。《荷花淀》正是通过对话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充实和补充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更鲜活。



如文中水生回家后告诉妻子参军的对话描写,孙犁不惜浓墨重彩的运用了一大段对话: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丈夫所从事的事业充满危险,作为妻子当然时时牵挂并担忧,今天回来得这么晚,一定有什么非比寻常的事情,似是漫不经心的问话,却能让读者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和精神面貌,那就是:作为妻子,她爱丈夫,所以替丈夫担忧;而作为进步妇女,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因此,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忧埋在心里,但发自内心的关切和爱是无法掩饰的,隐藏在人物语言背后的微妙情感,读者却是可以想象和体会的。紧接着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呢?”“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想探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分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流露出妻子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温情,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也表现了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仔细揣摩这句话,觉得妻子似有千言万语,但最终说出口的只有这一句包含着复杂思想情感的似是责难的话,你总是这种口气我们一般多用于责




难,如你总是这么不小心你总是这么轻率。但这里你总是给读者留下了细细咀嚼品味的空间了,因为妻子是一个深爱丈夫并理解丈夫的进步妇女,因此,虽然对丈夫依依不舍,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因此,在这里你总是似是责难,但却是对丈夫似嗔实赞的肯定,体现了妻子的娇羞状,也流露出依恋丈夫甚至缠绵的情感。为下文伏击埋下伏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再看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门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几位妇女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思念担心丈夫,却又怕别人笑话自己,于是,编了这样那样的借口,简单朴素的对话把妇女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他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这群青年妇女寻夫未遇,失望而归时,他们议论纷纷: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呢!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僵了

一到军队里,一准得忘了家里的

那是真的,……”

一群妇女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们的对话,默风趣,令人捧腹,又符合她们的心情。她们对自己的丈夫光荣参军感到自豪,但对他们害怕家里拖后腿,连家都不回的做法,又有些埋怨,再加上她们满怀希望而去,却又大失所望而归。更觉得不是滋味。鲁迅先生说过: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的对话的技巧,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送夫参军一场中,水生到人家劝说回来后,对一夜没睡等到鸡叫的女人说:没有什么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b9a4ca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