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书下注释译文赏析

时间:2022-04-24 17:05: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注释

(1)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3)余:我。

(4)嗜:喜欢、特别爱好。 (5)无从:没有办法。

(6)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7)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假借:同义复合词。借。假,借。于:介词,从。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 (8)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9)走:跑。

(10)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1)以是:因此。以:以为;是:这样。

(12)加冠(guā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3)患:担心。

(14)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5)游:交往。 (16)尝:曾经。 (17)趋:赶到。

(1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请教。执:拿着

(19)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声望,名望。隆:高。

(20)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1)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色:脸色。

(22)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 (23)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以:连词,而,来。

(24)或:有时。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5)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色:表情。恭:恭敬 (26)至:周到。

(27)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28)俟(sì):等待。 (29)卒:最终。

(30)负箧(qiè)曳屣(yè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曳:拖。箧:书箱。屣:鞋。 (31)穷冬:隆冬。

(32)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3)舍:指学舍,书馆。 (34)支:通“肢”,肢体。

(35)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洗浴。沃,浇水洗(四肢)。灌通“盥”。


(36)衾(qīn):被子。拥:盖着。 (37)而:表承接。乃:才。

(38)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寓,寄居。逆,迎。逆旅,旅店。 (39)日再食(sì):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

(40)被(pī)绮(qǐ)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被,通“披”,穿着。 (41)朱缨:红色的帽带。缨:帽带。 (42)腰:腰佩。腰,名词作动词。

(43)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4)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5)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46)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48)盖:句首发音词。 赏析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180a9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