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文

时间:2023-01-12 19:0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 1、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 2、公路段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或高度关注的事件信息; 3、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事件信息; 4、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部署情况,结合实际,总结、探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做法信息; 5、按照县局约稿要求报送的信息。

各监测部门应健全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有效觉察潜伏的危机,对危机的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准备,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体系. 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责任,对危机采取果断措施,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2、加强协调 各部门加强协调,对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

政府应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部门协调行动制度化,以保障各部门和领导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作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各部门协调配合,临事不乱。 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3、健全法治 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采取措施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来支撑,可能对应急管理形成障碍,使形势不能得到及时遏止,因此,要把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法律跟上突发事件的发展要求。

还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医药的研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灾难来临时使人民的生命危险降到最低。

有关单位和人员在报送,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时,应注意什么

律达网: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需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及时、准确的信息报送,有利于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果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为此,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这一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需注意把握好一下几点。

一是把握时效性,做到迅速高效。时效性是突发事件信息的生命,也是信息编报的首要原则。 对此,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三章第二节第一款明确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标准》立即如实向国务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保有关情况。这些都充分说明,突发事件往往事发紧急,信息报送容不得半点延迟。


因此,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主体和责任人,要充分认识报送时限的重要性,整合现有的信息汇集途径,畅通信息报告传输渠道,建立高效统一、反应迅速、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努力做十个及时:及时领会信息主题、及时判明性质和类别级别、及时编写信息、及时确定秘密等级、及时明确主管者、及时明确报送对象、及时送出审签、及时明确报送方式、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反馈办理情况。二是把握真实性,做到客观准确。

突发事件来势凶猛,千变万化,情势常处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及时掌控与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是正确进行预测、预警、处置和救援的基本前提,是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的客观依据,是直接影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每个负有报送、报告责任的相关单位和人员都应当掌握真实,正真做到三个到位个清楚三个到位即核实要到位——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方式询问了解核实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分析要到位——要对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科学判定并梳理成为有价值的可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有用信息;表述要到位——对核实、分析得来的信息认真思索,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准确,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及时判定并决策。

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突发事件的科学含义,准确把握获取的突发事件是否是突然发生,是否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环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是否危及公共安全等,从本质上把握突发事件信息是否报送的第一关。其次,要认真学习领会并严格把握突发事件信息研判的标准。

目前,我国突发事件信息研判依据的标准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掌握、《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及地方制定的相关标准。以《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为例,这一标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如自然灾害分为水旱、气象、地震、地质、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7小类,事故灾难分为安全生产、民航航空、交通、电网停电、通讯网络安全、特种设备、公共场所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核与辐射事故9小类,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故和动物疫情3小类,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粮食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考试安全事件7小类,每个类别的信息都有明确的研判指标。只有把这些研判指标了如指掌,才能使信息报送工作既得心应手、准确及时,又不牵扯决策者过多的工作精力,更不影响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正确及时处置。

四是把握灵活性,做到快速便捷。信息报送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编报责任人一定要正确把握。

五是把握连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对于较大以上突发事件要随时跟踪进展情况,掌握最新动态,及时报告决策者,以便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针对性措施降低危害、缩小影响。

要连续关注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动态,适时对外发布真实科学的信息,已达到正视听、稳民心的目的。对于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一般要有初次报告、阶段报告、总结报告,对于危害和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要连续编报事件最新动态。 初次报告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725dbf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