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作文讲评 一、 规范的结构(详见“完美篇章”) 九段:三论两阐两例一联一结 二、 精彩的开头 1、事例引入式 ①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说,当小画眉被人捕捉关到笼子后,母鸟就会衔来一种致命的毒果喂给小画眉吃。专家解释说这是画眉的灵性之处,宁可死,也不愿被囚禁笼子,沦为人类的玩物。身为鸟竟能如此刚烈地捍卫它们的尊严,那么作为人的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人格尊严。(潘依) ②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今有孙天帅不跪南韩老板。的确,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失去尊严,尊严生命将失去意义。尊严的维护是必需的,但只有当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维护它时,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毛丹) (通过对材料或故事的引入、分析、议论,得出观点,其优势在于有理有拒,水到渠成。) 3、开门见山式 尊严高于一切!(夏志坤) (所谓开门见山,即文章一起笔就紧扣话题,提出中心论点。这种开头干脆利落,入题快捷,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引用式 古语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此可见,尊严是不容侵犯的。 (通过引用名言、格言、警句、俗语、古典诗词以及流行歌曲等来引出观点。这样开头可以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以此支撑作者的观点。) 5、对照式 尊严一词,古而有之。有的人把它高高举起,有的人将它踩在脚下。前者永垂不朽,后者遗臭万年。因此,尊严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用正反对比方式引出观点,观点鲜明突出。) 6、比喻式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尊严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株腊梅;尊严是茫茫夜海中导航的不灭的明灯„„其实从根本上说,尊严是衡量生命价值的砝码。(曹虎) (用比喻方式引出观点,含蓄而有文采) 7、设问式 为什么,即使饥寒交迫,有的人不受那嗟来之食?为什么,生命如此可贵,有的人却毅然舍弃,甘愿赴死?一切的一切,只因为心中那两个神圣的字——尊严。要想活得坦坦荡荡,就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游欢) (设问开头即文章一开篇先紧扣论题提出一个设问,以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进行分析论证。 这种方式引人注意,加强印象。 二、精辟的阐释 1、维护民族尊严,磨炼铁骨脊梁。 民族尊严在文人的吟唱中,在哲人的沉思里;它是苏武牧羊时紧抱着的那根节杖,是文天祥笔下那一曲《正气歌》。一个失去尊严的民族是一株小草,即使种子最多也逃脱不了被人踩踏的命运。(多例铺排式阐释)(龙博) 2、面对压迫,毫不畏惧,是对尊严的维护。 当压迫如千斤压顶向你袭来时,你是选择卑躬屈膝把尊严踩在脚底,还是毫不畏惧将尊严举过头顶?小伙子孙天帅已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设问式阐释) 面对羞辱,巧妙反击,是对尊严的维护。 当羞辱似利剑向你射来,不要冲动回击,也不要落荒而逃,而要懂得巧妙回击,用自己的智慧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提办法式阐释)(谭高) 3、用机智的反应捍卫尊严,可以赢得尊重。 捍卫尊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鲁莽地和对方拼个两败俱伤。赢得尊严,需要机智。(说道理式) (周炼) 三、透彻的论证 1、心存大志,奋发图强,能让尊严高扬 (例:赖世雄)赖世雄在受到别人侮辱后,不是认命,也不是反击,而牢记屈辱,将尊严的种子埋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有所作为。他心存大志,发奋图强,终有所成,他以不屈的斗志捍卫了个`尊严高扬。(88字)(徐浩) 2、生命因拥有尊严而高贵。 (例:莎吉蕾杜)由此可看出,莎吉蕾杜活出了她的尊严。她从未因奴隶的身份而卑躬屈膝,她用自己的尊严向世界宣告:奴隶也可以高贵!这不正是尊严的伟大所在么?它给人以坚定的信念,打破不可逾越的种族歧视规则,赐予人高出权力的力量!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相信:贫瘠的土壤上因为有尊严般的养料能开出不败的生命之花!尊严就像灵魂的筹码,不论我们处于何等平凡甚至卑微的境地,也能凭借它获得灵魂的圣洁。拥有尊严,生命彰显夺目的高贵。(199字)(蔡佳珍) 3、高擎尊严,能让你大气凛然。 (例:蔡铭超)圆明园中依旧清晰可见的断壁残垣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发指,败落的枯竹草本足以让每一个华夏儿女心情沉重。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是发族耻辱的象征,花大笔的钱将其赎回,并不能洗去我们内心的愤恨,文物的回忆不能只流于形式,我们需要的是民族高贵的尊严!蔡铭超等来到了文物拍卖会,并以戏剧性的方式诠释着他对文物流失海外遭拍卖的痛心疾首。他以别样的呐喊捍卫着一个国家不屈的尊严,显示着一个民族大气凛然!(188字)(胡甜) 小结:议论文写作观点正确、分论点有力是关键,材料典型是基础,析例论证是重头戏。析例切不可是三言两语的简单判断或总结,而应该是从材料出发,紧扣分论点的关键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有层次感的论证。常用的析例方法有:找原因(可以进行心理分析、联系时代背景等)、谈意义(正面材料)、论危害(反面材料)、作假设、引入相反材料作对比、引文佐证、比喻说理、因果分析等。 注意:每则材料应用到两到三种析例方法。 四、完美的篇章 尊 严 毛 谨 经历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维护尊严靠财富;经历重重冤案的老年人说,维护尊严靠法制;经历漫长探索的哲学家说,维护尊严靠思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关乎尊严的称,只有平稳地抓住这杆称,才能让它不偏不倚地指向尊严。 大是大非面前突出骨气,大写尊严。 尊严,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统治者的那些人身上找到。罗素如是说。要维护尊严,面对强权与不公时,就要勇敢说“不”。(引用式阐释) 孙天帅,这个神州大地众所周知的青年,在韩国老板金珍仙大发淫威,责令全体职工下跪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高贵的头颅,宁失工作,不失尊严。在孙天帅眼里,一个失去尊严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孙天帅不只是昂起了高贵的头颅,也保全了做人应有的骨气,向世人彰显了他的人格尊严,乃至为整个民族都添上了熠熠生辉的一笔,大写了尊严二字。(102字) 细枝末节上开戒急用忍,力保尊严。 陈家琪道:“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面对尊严这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只有灵活应对,巧妙处理,才能维护尊严。(引用式阐释) 林肯当选总统后的首次参议院学说上,有态度傲慢的参议员当众说出了林肯是鞋匠的儿子的事实。林肯当众感谢参议员提起自己的父亲。并坦然承认说:“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林肯的所作所为令人叫绝。因为他懂得真正的尊严是什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一份对父母永怀感恩之情的尊严是不会褪色的;一份牢记卑微过去和苦难岁月的尊严是不会老去的;一份用宽容和机智包容的尊严是不会动摇的。相反,逞一时之能,只会令人大丢尊严。英国副首相被政敌所打,他也回击了一拳,将大好的政治前途毁于一旦。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顾及不必要的面子的同时,已经丢弃了尊严。同是大人物,同是遭攻击,同是尊严受辱,但是一个理智地忍让,一个鲁莽地反击,结果看似怯懦的赢得了永恒的尊严,貌似强大的却灰头灰脸抬不起头来。(251字) 尊严的确很重,关乎身,关于名。以至于时下有些人因为一个眼神不对,因为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为害他人。“尊严”面前,倾斜了称杆,丢了分寸,实属不该!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大是大非前不低头,细枝末节上不计较,才能真正保住高贵的尊严。倘若人人都能做到如此,则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974字) 尊 严 彭 川 尊严是人格的灵魂。人生在世,就要活出自信,活出尊严。尊严唯我所有,也必须靠我我去维护。维护人格尊严,勇气和智慧是最完美的武器。 勇气是维护人格尊严的感性武器,我们要时常握住它。 勇气之于尊严,如同鱼儿需要水,鸟儿需要天空一般自然。如果没有勇气,尊严又将置于何处呢?(类比式阐释) 徐悲鸿的成就是众人皆知的,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扎实的绘画技巧外,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他,那说是:个人、民族、国家的尊严。他留学欧洲期间,在一次聚会上,一个西方留学生挑衅他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愤激地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和你比一比,等学业结束后,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你敢吗!”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徐悲鸿在遭受他人对自己和对国农技侮辱时,挺身而出,没有丝毫畏惧。“你敢吗!”四个字掷地有声,回响于整个大堂之上,更回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徐悲鸿用山一般雄伟的勇气维护着自身尊严和国家尊严,这让我们牢记,当高贵的尊严受辱时,我们应昂起头来,用勇气来捍卫它。(128字) 智慧是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性武器,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它。 苏轼曾说,匹夫被人侮辱,一定会拔出长剑,冲上去和人拼命。这为智者不齿。因此,有智慧的人面对此境,常常沉着冷静巧妙地维护它。 普希金年轻时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的说:“我不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并没有表现出生气,而是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语毕,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舞厅。普希金因没有地位没有名气招致了无端的嘲讽、蔑视,他既没有自卑,也没有愤怒,而是以理性的智慧完美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因为这种智慧,使他离去的背影无比的清晰高大,使他尊严的光芒格外耀眼。(91字) 感性的勇气,理性的智慧,使休憩的明灯尊严高高地亮起。生活中,我们维护尊严有勇气,却不一定有智慧,所以会显得有些生硬。只有当勇气和智慧刚柔并进时,尊严的重量才无法称量。 尊严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放弃尊严,就枉为万物之灵长。我们要时刻谨记桑塔亚那告诉我们的——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绅士高贵多了。(951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a19f46a8956bec0975e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