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消弭职业“内卷”的内生长新动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 上午好! 随着入职学校教学跨入14个年头的我慢慢跨入新时代,当初初入茅庐时的干劲在我身上,仿佛目前变得越发模糊而乏力,对于日新月异的教育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无所适从的感受一直伴随着我多年来教育教学的成长各阶段,而且愈发强烈,直至今年风闻十大互联网热词“内卷”且读到“先锋泰州”公众号的“吾论‘如何’”成长讲坛栏目推送的《走出舒适圈,打破“内卷”化》一文,才不禁发觉这种以前时刻会在遇到教育瓶颈和教学难点时出现的紧张焦虑感,便是一种职业上的“内卷”现象,而这种现象不只在当前与我同龄的大多数人身上显现,也随时随地伴生于所有青年党员的奋斗成长历程里,以该文作者冯班超为代表的泰州青年先锋的成长感悟,给了我深刻的体悟与思考。 所谓“内卷”,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以上种种,不就是目前我们青年教师植根课堂一直在重复操作的职业特点。一边是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压力与各级不断细化加码的教育考核措施;一边是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学实绩自我要求下的焦虑感。作为一名教育人,要主动规避个人成长“内卷”,为学校教学乃至泰兴教育踏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就需要寻求消弭这种职业不良心理感受的新动力源泉。于我而言,就是阅读。 庞余亮老师在他的文章《向着光亮的方向,自觉成长》中说道,“我最大的幸运就是我遇到了一本本好书。” 一本本好书,是这个时代作为教育者最大的内生长动力源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同时代与处境下的作者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理念,收获特定情境下,对于一些问题的新认知,比如在去年10月参加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透过叶嘉莹先生的关门弟子黄晓丹老师的《离骚》文本的学者细读,我解决了多年来对于教材《离骚(选段)》某些模棱两可的屈原出生名姓问题的纠葛,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也能从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生思想演变来认知屈原那个时代那个楚国存在的人性和神性的统一;透过类似语文特级教师王开东先生公众号文章《电影如何指导写作》,我将自己英雄所见略同式的“影视剧”关照式阅读,衍生至课堂教学随文赋例的类比中,写作教学、文本理解的教学日渐形象而直观;而不断地各种新闻热点、文化时评等网文的阅读,不仅开阔了日常课堂讲析文本时枯燥乏味的娓娓解读,更多形象可感的剪辑片段引入给了孩子们更深的审美感受力,教学也更得心应手了,如此种种的阅读使我终于又找回年轻时候的意气,指点文章越发有力,我觉得多元化的阅读就是两年前我获得“泰州校园阅读导师”的底气,也是消弭职业“内卷”的内生长新动力。 以上就是我阅读“吾论‘如何’”成长论坛的一点阅读感悟,恳请各位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123c9c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