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笑话顺口溜讲知识网络下尴尬了的集邮活动 ------本期内容导读------ ------以下正文详情------ 曾经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到时候成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不管什么东西,似乎只要能与互联网+关联起来,就可以起死回生。但是,作为历史悠久、且在1980年之后逐渐兴起的集邮活动,在接近2000年前进入巅峰之后,一跌不振,持续低迷至今。而这个时间点,正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相重,这其实并不是巧合,而是有着更为深度的关联; 因为邮政实际本就是互联网的前身或者说是鼻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曾为新中国的邮政事业题过一幅非常出名的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说的就是当时邮政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研究邮政、关注邮政,并与邮政息息相关的集邮事业才能在新中国迅速成长。 原因一:传统邮政功能衰退 原因二:集邮教育意义减退 邮票一直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又有方寸之间的百科全书。在过去的集邮活动中,大家都十分注重在邮票上所包含的百科常识,往往会通过集邮活动,学习并了解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内容,而这些知识又恰巧由于邮票本身的碎片化特性,变得非常轻巧与灵活。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内容分享机制的爆发,让碎片化的知识,在这里变得随手可取。 原因三:炒邮票越来越难获得收益 原因四:过于僵化的专题集邮活动规则 专题集邮一直被称为集邮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它与普通集邮活动之间的类比就是职业运动会与业余群众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只是这么多年来,国际邮联关于专题集邮的评判标准一直没有改进。在过去,由于集邮活动不算大众化,能够在这一活动上舍得进行投入的人不多。所以,对于邮集中珍罕邮品的要求一直成为得分的关键。而在如今,这一标准基本上杜绝了普通集邮者能够进入这一领域的可能。极端情况下,只要你有钱,可以直接去收购或购买别人已经获过奖的邮集,再加上自己的组合,就足以成功,那么,这一现实也十分打击集邮者的心情。 在这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创意过“一框邮集”、“电子邮集”等等力求拥抱互联网的创意与做法,但终究还是难以规避邮政事业本身的萎缩与衰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4420c3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