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市之三国演义

时间:2023-02-11 06:3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潮汕三市之三国演义



自从出了部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在说明分析有三者参与的事物时就喜欢用“三国演义”一词来作形容,比如广州的报业界就也有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说的是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珠江三角洲市场的惨烈竞争一事,从而促使广州成了中国报媒发展最发达、竞争最剧烈的地区,可谓是良性竞争了。

这里,引用“三国演义”是想比喻潮汕三市最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态势,并非说三市就是三个国家,绝无分裂祖国之念,呵呵,请别断章取义,误人误己,误家误国。

历史上的三国是魏、蜀、吴。先来对应一下潮汕三市的位置。

魏国一向实力最强盛,且因为和皇帝接近,正统的官阶最大,曹操也贵为“丞相”嘛,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汕头作为粤东的中心城市,目前自然贵为三者之首,就是“魏”了。 蜀国起家时实力最弱,本钱最少,是熬成婆的那种,但因刘备会炒作,拉上国姓将“皇叔”之名从虚坐实,故在演义中被当为正宗地位看待,还出了一个孔明,文武才略惊人,从这点上来说,潮州是三市过去的“府治”所在,本来地位也正宗,海外也将潮汕人通称为潮州人或潮安人,但其成长为一市之尊确实是白手起家,而文化底蕴却最为深厚,所以,就是“蜀”了。

吴国自孙坚举事而怒走江东,凭借千年天险自成一家,得的是地利,而孙坚得传国玉玺有点儿“暴发”的味道,且是武人出身,孙策更是以“小霸王”强力自居,后来孙权虽资质中庸,却能知人善任,运用自如,乃成一邦大业,这点来看,揭阳就是“吴”了。

三国未鼎立时,魏占绝对优势,蜀还只是在刘备的徐州、荆州之行中辗转奔波欲得一地栖身犹不得,开始还曾寄托于魏之门下苦待来日,这就是汕头、潮州的解放后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景况了。自有汕头地区,潮州先后分分合合,始终处于汕头地区的管制之下,最低潮时,“潮州”一名仅是一个“镇”的名字而已。汕头成为广东首批三大特区之一后,盛况更是空前!

那时的特区开始只在龙湖范围,立时龙湖建设犹如深圳罗湖,高楼大厦日新月异,鳞次栉比,以龙湖乐园、国酒及金海湾为代表性建筑的时代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回肠荡气。






而揭阳因坐拥揭西、惠来等大地盘而虽也处在汕头地区管制下,不过基本还能自成一体,如吴国,毕竟有自己的大片地盘。

魏的首次重大挫折在于火烧赤壁一役。那是经典故事了,不用多说。

汕头的“赤壁”则是在泡沫经济时代的虚开惊天税票及走私泛滥成灾了。火烧迎宾馆,就是火烧赤壁,最终激怒了“大汉天子”,这点是自取灭亡,与魏的赤壁之败就有差异了。 而相同的是,魏的实力大大削弱,就自然使蜀吴得以坐大,两者“联盟”虽也同床异梦,难以长久,毕竟是曾“和谐”一时,对抗强魏而各成一业。

潮州、揭阳此后各成地级市,开始脱离汕头地区的管制,“汕头地区”成为历史就使三地于是鼎立。而潮州、揭阳那时立即开展一些文化的融合,比如有线电视节目互连互通,而潮州与汕头至今互不“通视”则也体现了“蜀吴联盟以抗魏”的意味了。

如果国家不放汕头一马,那么汕头现在估计已“死”多时。这有点像曹操之于华容道,若非“关帝”放行,曹阿瞒人头早已落地,历史就会改写。但三国鼎立是天数,于是魏仍获得大量喘息机会,如曹操后来被马超追得险些灭亡仍得以不亡,再慢慢坐大。

汕头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多年不举,中途也坎坎坷坷,连换头人而不得其势。 如蜀国的潮州则厉兵秣马,加紧各项建设,尤其在开掘文化及古代精华文明底蕴上更是如诸葛之于先主后主,默默苦干,其中以“准李清时代”(用一准字,是因其始终未能成为一市之头家也)的建设成果最为辉煌。

时至今日,省决定重振汕头,再次确立了汕头为粤东的中心地位,这就是魏,从曹氏时期过渡进入到司马氏时期了,这个时期很关键,汕头的契机来了,但也提醒着,天堂与地狱一板之隔。如果汕头仍一味将钱财用在炒作上的话,则如设立陷阱,虽然表面上铺的是“实地”,但如一脚踏空,后果可想而知。

魏的司马氏经验值得借鉴,在蜀吴渐强之际,则一味示弱,不与交锋,即使收到诸葛亮的女裙之辱仍能守得住,自顾自先壮大起来,再去正面交锋。这点,汕头要对比潮州,先将自己的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学习潮州一样去完全搞好、搞新之后,再去争什么“潮汕大锣鼓”“汕头潮剧”“潮汕抽纱”“园地城市”等等虚荣好啊,毕竟汕头没有广济桥、没有韩文公祠,而自己却放着一个“萧乾与汕头妹缘断梦之谷”的好好传奇、一个南澳宋井故事等而不去深度开掘,以己之短争人家之长,势必难以成大器,乃至难以“三国归司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a99d74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