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都江堰的演讲稿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前251年(秦昭襄王至秦始皇十七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水利工程,灌溉网络体系,把汹涌的岷江分流导入平原,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使成都平原变得沃野千里,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由于当时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考虑到江水涨落带来的影响,因此,他们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让每年春季山洪暴发时,江水通过飞沙堰自行溢出;而秋冬枯水期则引水入内江,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多余的水排走。由于如此巧妙地利用了江水的特性,所以可以说,是天然与人工合成的奇迹! “伏龙开道”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个工程:宝瓶口和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渠系的进水口,是用人工改造自然形成的,宝瓶口的宽度和高度分别达30米和10米左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把江水约束在宝瓶口内。在宝瓶口下面,就是号称“地下水库”的飞沙堰。飞沙堰的主要功能是排沙,宝瓶口的水不断地流向飞沙堰,飞沙堰又像一条大船,把从鱼嘴流来的水约束在宝瓶口内,防止其冲走鱼嘴,保证了内江的安全。飞沙堰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排洪,飞沙堰可以随时开启关闭,一旦内江水量增加或遇到特大洪水,它便会自动关闭, - 1 - 挡住内江,使其免受水灾。但是,现在只剩下宝瓶口的进水口,没有了泄洪道,即便发生洪涝灾害,也只能看着洪水肆虐。因此,修复宝瓶口迫在眉睫。 在都江堰渠系的二王庙前有三根巨大的铁链在滚动着,据说这就是古代都江堰的一种灌溉工具——“杩槎”。这些杩槎实际上就是简易木排,是当时的先民们为了引水灌溉,靠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这种木排长20-25米,宽0.5-1米,一头尖一头圆,由于在河滩上打桩固定,用竹篾捆扎,很牢固。在木排中间还绑有许多五六斤重的石块,既能承载水流,又能起到减轻水流对木排冲击的作用。这样的木排用来引水非常好,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杩槎”。 在都江堰宝瓶口上方,矗立着一尊高达7米的青铜制造的大型水利工程模型。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c61e95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