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时间:2023-01-18 20:05: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博宝艺术http://news.artxun.com 来源:《书衣百影》2008-03-24 19:01:54作者:姜德明

光绪

随着近代印刷术的传入我国,到光绪末年,石印、铅印技术已很流行,书籍装帧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的惟一形式。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书籍出版技术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它初期出版物仍没有脱离线装的古书形式,只在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而已。到本世纪初,有些的封面才开始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变换了不同的颜色,并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总的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并没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我见到的清末书刊不多,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的形式。为了编辑这本画册,以见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源流,我选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两种文艺书作为参考。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凡是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我们的装帧设计家都想一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从五四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晚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先生所起的先锋作用。他不仅亲身实践,一共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了一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来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他非常尊重画家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就在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萄、孙福熙等人。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另外他在一封信中又说: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毫不切题,自行挥洒也。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所忽略的地方。此外,他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锱一点空间,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的毛病。长时期来,我们片面强调节约纸张,不把书籍作为艺术品看待。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和直接关怀下,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局限性是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

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钱君萄、孙福熙等人。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另外他在一封信中又说:璇卿史如作书面,不妨毫不


切题,自行挥洒也。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所忽略的地方。此外,他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留一点空间,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的毛病。长时期来,我们片面强调节约纸张,不把书籍作艺术品看待。在鲁迅先生的影响和直接关怀下,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也是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

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钱君萄先生认为,书籍装帧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他个人便运用过各种主义、各种流派的创作方法。但他始终没有忘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方向。

除了画家们的努力以外,这一时期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的设计也是一大特色。这可能与五四时期形成的文人办出版社的传统密不可分。鲁迅、闻一多、叶灵凤、倪贻德、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等都设计过封面。他们当中有人还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不脱书卷气。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大有关系。

利用我国传统书法装帧书衣,恐怕也是我国独有的另一特色。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对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不止一次地以书法装饰书衣。一颗红色名章更使书面活了起来。相信这种形式今后还会运用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时形势的变化,全国形成国统区、解放区三大地域。条件各有不同,印刷条件却都比较困难,最艰苦的当然是被国民党和日伪严密封锁的解放区。解放区的出版物,有的甚至一本书由几种杂色纸印成,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观。国统区的大西南也只能以土纸印书,没有条件以铜版、锌版来印制封面,画家只好自绘,木刻,或由刻字工人刻成木版上机印刷。印出来的书衣倒有原拓套色木刻的效果,形成一种朴素的原始美。相对来说,沦陷区的条件稍好,但自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投资前夕,物资奇缺,上海、北京印书也只能用土纸,白报纸成为稀见的奢侈品。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钱君萄先生仍有作品发表,成绩最突出的是张光宇、丁聪、廖冰兄、余所亚、特传等人,何以漫画家参与书籍装帧者为多,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有趣话题。黄苗子、郁风、新波、梁永泰等也制作了一些书衣。天津有位漫画家朋弟,为京津通欲小说作过不少封面,较少欲气。如他为(灵飞集)中的赛金花写照,几与新文学书刊的品格无异。可见当时的通欲画家已有意摆脱鸳鸯蝴蝶派的老套。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又一个收获期。以钱君萄、丁聪、曹辛之等人的成就最为明显。老画家张光宇、叶浅予、池宁、黄永玉等也有创作。丁聪的装饰画以人物见长,曹辛之则以隽逸典雅的抒情风格吸引了读者。

在解放区,画家古元、张仃、江丰、秦兆阳、钟灵等人也设计过封面,但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很难展现丰富的成果。直到建立了东北解放区,进入大城市以后,解放区的印书条件才有所好转。总之,这期间的装帧风格仍继承了五四传统,保持了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局面。整体风格趋向于民族色彩,现实手法。

建国以后的书籍装帧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受到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当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d365010740be1e650e9a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