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籍装帧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类型有: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简策”是由写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长条形竹片或木片,用绳连结起来,形成一篇著作的竹木书籍。其中单根竹片称之为“简”;用绳编连起来的简称为“策”;编简成策的绳子称为“编”。 卷轴装始于帛书,是由卷、轴、飘、带四部分组成的,类似于简策卷成一束的装订形式。在其一长卷文章的末端设一较幅面宽度长出少许的轴,以轴为轴心,将书卷卷在轴上。缣帛的书,文章直接写在缣帛之上;纸写本书则是将一张张写有文字的纸依次粘在长卷之上。飘是指粘在卷首的质地坚韧不易写字的纸或丝织品,用以保护书籍。带是指飘头的丝带,方便阅完后捆缚书籍。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化而来,形同卷轴,内装书页,鳞次相积,逐页翻飞。放在插架上的旋风装书籍,外观上与卷轴装是完全一样的。一般卷轴装的书卷,是用一张张粘连起来、外观上是一整张的长条纸书写文章的;而旋风装则是把一张张写好的书页,按照先后顺序逐次粘在同一张带有卷轴的整纸上面。翻阅时,犹如旋风旋转一般。旋风装是中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 经折装是将一幅长卷,沿书文版面间隙,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首末二页各加以硬纸的装订形式。据说这种形式始于唐朝末年。可能是受印度“贝叶经”的影响而产生。 蝴蝶装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糨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 包背装是在蝴蝶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订形式。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书页时字面朝外,背面相对,书页呈双页状。 线装是用线将书页连同前后书皮装订在一起的装订形式。这种形式产生于明朝中期,是由包背装演化而来的。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改包背为露背。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对现代书籍装帧有何借鉴作用? 我认为,中国传统书籍装帧与时俱进,永不固步自封,值得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者学习。要永不满足,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勇于开拓进取。 要注重装帧细节。古代的书籍很注重细节。简策前面两根简为空白竹片,叫“赘简”。赘简背面写书名或片名,同时还起着保护内简的作用。古人还给简策配了“帙”或“囊”作为保护套。卷轴装各部件所用的材料与颜色的不同,是图书分类的重要方法。 勇于向外国学习并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经折装的出现就跟外国文化有关联。 勇于改进不足。经折装的折缝处常常断裂,古人就改进为蝴蝶装,解决了断裂问题。但蝴蝶装翻阅不便,看完一页要翻两页。人们又对其进行了改进。 (本文介绍古代中国书籍装帧具体类别时,参阅了《简明中华印刷通史》中的有关描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d8e26e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