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用小人物讲述大历史] 小人物纪录片 [纪录片《敦煌》用小人物讲述大历史] 小人物纪录片 由《故宫》原班人马打造的《敦煌》拍摄、制作历时三年。拍摄了60多个从未向游人和媒体开放的洞窟。用10个故事和“个人的命运故事”串起了1600余年的敦煌画卷 由中视传媒投资600多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十集高清纪录片《敦煌》将在3月份登陆中央电视台,《敦煌》通过精美的壁画雕塑、历史藏品将敦煌从魏晋南北朝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通过荧屏再现了出来。 由《故宫》原班人马打造的《敦煌》的拍摄、制作历时三年。“中视传媒和敦煌研究院共同出品,拍摄了60多个从未向游人和媒体开放的洞窟。”总导演周兵说。 该片总撰稿人、南开大学艺术史博士后郭长虹认为,《敦煌》与《故宫》的不同之处在于,《敦煌》是以小人物的命运作为线索,串起了每一集的内容,这当中有舞女、油画家、敦煌的发现者、开拓者、破坏者、守护者等和敦煌相关的各色人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实际上,《敦煌》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故宫》。” 10个故事 敦煌是中国最著名和神秘的古迹之一,早在20XX年制作央视《东方时空》连续三天的大型直播节目《敦煌再发现》时,周兵就看中“敦煌”这个题材了。和纪录片《故宫》浓缩明清近600年的历史不同,《敦煌》的历史跨度更大――前后1600多年,如何在短短10集的纪录片中浓缩敦煌的历史人文故事,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还原一个古老而新鲜的敦煌,成为整个创作团队反复讨论的话题。 面对丰富而又庞大的史料,为了规避过去那种沉稳、缓慢、缺少冲击力的风格,《敦煌》采用了故事化的叙述手法。10集内容分别以“探险者来了”、“千年的营造”、“藏经洞之谜”、“无名的大师”、“敦煌彩塑”、“家住敦煌”、“天涯商旅”、“舞梦敦煌”、“敦煌的召唤”和“守望敦煌”为题。除了张骞、1 霍去病、鸩摩罗什、张议潮、斯坦因、常书鸿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外,《敦煌》还将着力表现这片土地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天涯商旅”一集就讲述了几个栗特人怎样踏上丝绸商贸之路,经历一路坎坷之后,却因安史之乱终生未能达到长安,最后终老敦煌的故事。 周兵表示,纪录片《故宫》中通过建筑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内敛、收缩、集中的大一统的集权概念,而《敦煌》展现得更多的是开放的、丰富的多元交融的概念,因为敦煌地区从边贸小镇到唐代繁荣的大都会,其中汇集了罗马、波斯、印度、萨马尔汗、洛阳、长安等地很多不同风俗,包括当时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服装、饮食以及各种宗教。总策划杨健增表示:“敦煌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而是涉及到广阔区域下长时期历史文化的各方面,叙事方式上和《故宫》不同,是通过‘个人’故事来反映历史。” 虚构人物&真实历史 创作团队在经历了多次研讨后,决定在《敦煌》的拍摄制作中启用虚构人物、情景再现的手法。周兵认为《敦煌》最大的突破在于用虚拟的人物表现历史,对于情景再现手法,他表示这也是由于叙事中出现断点,无法找到真实历史场景的无奈之举,“即使人物虚构,其所经历的事件和所有艺术都是真实的,是将更多的人的故事集中到某个虚构的人物身上”。 比如“舞梦敦煌”一集就是通过程佛儿、高金荣一古一今两个人物,展示了和盛唐时代密切相关的敦煌乐舞。其中程佛儿这个人物就是编导虚构的,但是加在她身上的所有故事都可以在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中查到,隋唐时期往来于西域、长安和丝绸之路上的艺伎和周围商队的生活细节,包括艺伎所用的乐器,表演时穿戴的首饰和服装,“甚至早晨起来吃几个饼子都有记录可考”。郭长虹表示,《敦煌》用一个个人物将真实的历史细节串联了起来,用僧侣、军人、画匠、外族商人、艺伎等多种人物来展现故事,隐含了“一种开放的、多元融合的文化一定是精彩的文化”的观点。 “家住敦煌”一集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阿隆的寡妇的地产纠纷案。在拍摄中,启用了演员扮演原告、被告和法官,有台词和对白,这集看起来更像一部电视剧,但故事是可考的――在敦煌法制文书中,一份保存十分完整的案卷讲述的正是这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5e97c9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