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设计思路 魏琴 我的教学主张 1、以思维为核心 数学教学中要追根溯源,深入展示数学知识的所具有的思维过程;要还原稚化,充分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要诱发引导,及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开放交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 2、以过程为主线 教学中让学生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数学概念,要充分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数学规律,要坚持延迟判断,让学生探寻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数学解题,要注重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3、以变式为手段 对于概念变式,提供变式材料消化概念,进行变式训练活化概念;对于规律变式,正面讲清,反面辨析,侧面沟通;对于习题变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实践、研究,才能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永无止境,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我的追求。 我的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 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 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定位于: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其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的研究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曾上过公开课,在上课中比较强调有序思考和你怎么知道相对的面相等的,感觉来不及处理所有预设问题。这次我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我的创新突破 本节课的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引入部分和习题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c2590a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