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性文本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09-18 12:1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①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②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


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节选自《正午的诗学》,有删改)

4.标题中的“青春心态”具体是指__________ 5.概括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6.作者认为“‘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下列表述不属于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B.“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是青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了一股青春风。

C.“五四”时期的中国受时代青年们青春气息的影响,有进取气象,变得青春勃发。

D.“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如《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等等都带有一种青春气息。

7.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8.阅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节奏)哟! 4.青春、欢乐、光明三者融合(三位一体)的精神状态(审美追求)。 5.答案示例:本段先提出论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接着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发表《青春》为例,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最后得出结论:“五四”文学运动与“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发现现象本质。层次清晰,逻辑缜密。 6C 7A

8.答案示例:①该诗运用一些意象“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无疑都是传统诗歌中没有的意象,是一种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中国诗歌的范畴,达到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宽度,对怀有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人特别有影响力。②传统文学中闲适安静的白云在郭沫若的新诗里变成“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形成一种强烈的力量感,力量雄强到要“把地球推倒”,意味着去摧毁旧有的、固有的一切。而且“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不但大力赞颂这种破坏——建设的雄奇力量,而且渴望着破坏了旧的并同时建立起新的世界。③这首诗用大量呼告“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等形成视觉、听觉上的震撼。把传统诗歌的那种含蓄甚至压抑的情感解放出来,强调激情勃发,强调形式自由,突出积极进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e175f1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