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 周文王,姬姓,名昌,是周太王(即《诗经》中称颂的古公亶父)之孙,公季(又称季历,季是排行,历是名字)之子,周朝的奠基者。他继位后称西伯,史书记载他在位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周文王”是他的后人建立周朝后,给他加封的谥号。 周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商纣王很想得到他。起初,商纣王派胶鬲来索取,西伯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如果让胶鬲得到玉版,商纣王就会重用他,这对周是不利的。后来,商纣王派费仲来取玉版,西伯就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费仲得到玉版,商纣王会更加信任他,从而大大削弱商的实力。 当时还有一个诸侯——崇侯虎(崇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一带)十分忌妒西伯,就向商纣王进谗言:“西伯有意装成行善积德的样子,天下诸侯的心都向着他,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您啊!”商纣王立即把西伯抓来关押在羑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西伯部下十分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搜求到美女骏马等三样宝物,通过费仲献给商纣王。商纣王这个声色犬马之徒,见此喜出望外地说:“这三样好东西,送我一样我就可以放了西伯,何况你们送这么多!”于是他当场下令释放西伯,还赐给他象征王权的弓矢斧钺等兵器,授予他用兵征伐诸侯的权力。商纣王还告诉西伯:“我对你一直很放心,可是崇侯虎却在我面前说你坏话。”西伯又给商纣王献出自己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他废止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酷刑——炮烙之刑,商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西伯默默无闻地积德行善,诸侯之间发生矛盾都来找他评理。虞、芮两国(虞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芮国一说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发生争执不能解决,就找到了周。虞、芮两国的人刚入周界,就发现正在耕种的百姓互让田界,礼让长者已是民众的习惯,他们还没见到西伯,已深深感到了惭愧,他们说:“我们的争执是周人所耻的,难道我们还要前去自取其辱吗?”于是,转身返回家乡,争相谦让着离开。虞、芮两国主动化解了纠纷,各国诸侯听到后,都感叹地说:“西伯肯定是将接受天命的君主。” 西伯重用了一大批贤德人才,向他们请教振兴国家的大计,很快就出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周虽表面上仍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伐商的准备。在虞、芮两国纠纷化解后的第二年起,西伯每年都率周师讨伐敌国,连续打败了犬戎(古部族名,活跃于今陕甘一带)、耆国(一说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等,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对商纣王形成了合围包抄之势。商朝的祖尹闻讯,感到十分恐惧,就向商纣王报告。商纣王听后,傲慢地说:“得到天命的人难道不是我吗?西伯这个人能干成什么!”次年,西伯率师伐邘国(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次年,西伯伐崇侯虎,开始建造丰邑,将都城从岐下迁到丰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又过了一年,西伯逝世,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相传“文王拘而演周易”,西伯被关押在羑里的监狱时,将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写了一段卦辞,即是流传后世、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 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推崇仁政,主张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把周文王推崇为“内圣外王”的典范。“万世师表”孔子就特别推崇周文王,他毕生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他称赞周文王乃“三代之英”。因此,周文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bdd621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