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田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9-05 15:1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咏田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

二月里蚕儿刚刚出子,就早早的卖掉了一年的新丝, 五月里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的卖去了一年的新谷。 只顾医治眼下的毒疮,也只有剜去自己心上的肉。 我但愿君王的心啊,能够变成一支光明的蜡烛。 不要再去照亮那穿着绫罗绸缎的富贵人家的筵席, 而只是来照看照看这无衣无食的逃亡庄户的茅屋。 赏析

《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比照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农民的深厚同情。此诗问世后,深受唐末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阔农民所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剜却性命攸关的“心头肉〞

1 / 2




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阔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诗的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表达诗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刺之意。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君王〞所代表的个人利益。“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权贵达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农舍,这就含蓄而锋利地讥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读者能够透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思味出那激化社会矛盾的真正罪手。

这首诗之所以向为人们所传诵,除了它真实而带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农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还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现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对农民被迫借取高利贷及其更惨痛的后果,诗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却心头肉〞以“医得眼前疮〞来比喻之。剜肉补疮,并非根本的疗毒之策,它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新局面。这样以剜肉补疮来比喻农民以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过了,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过的了。这个比喻,一方面使诗歌的形象具备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使有限的形式容纳了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

其次,鲜明的比照手法的运用,把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异给历历如绘的描写出来了。“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对“君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比照的意味。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贫苦,这一比照,就把“君王〞的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权贵豪门华美的衣着,丰富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产,逃亡在外。这一比照,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比照,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衬托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颇质朴通俗,感情也很真诚感人,充分显示了聂夷中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25ae93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