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文言文译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励耘》文言文译文 1、P2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出去了,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郗太傅在京口时,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一封书信,要求选一位女婿。王丞相告诉郗太傅的使者:“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生回来告诉郗太傅说:“王家的各位郎君都值得赞赏,听说来挑选女婿,都作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有一位郎君,在东床上光着肚子躺着,好像没听到选婿的消息一样。”郗公说:“这个人正好。”(郗太傅)便去打听这个人,原来是王逸少,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2、P6《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3、P8《韩生料秦王》从前秦王喜好打猎因此扰民,有一次他下令在北郊打猎。(国王打猎的)前一天,百姓都离开打猎的地方回避他。有个叫韩生的人阻止他们说:“国王的爱子病了三天了,国王担心他,必定不会出猎。”事实果然是这样。有人问他说:“我在王宫里担任值宿警卫,尚且不知道国王的爱子病了。您凭什么知道他病了呢?”韩生说:“我听说国王的爱子喜欢放风筝,我登上高处望见王宫之上,三天不见风筝了,所以知道。” 4、P10《林逋隐居》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鹤,放出笼子就飞入云霄,在天空长时间盘旋,再回到笼中。逋常常泛小舟游览西湖各寺院,有客人到逋的住处,就有一童子出来,在大门口接待客人坐下,为客人开笼放鹤。过好大一阵子,逋一定会划着小船回来,看来他是经常以两鹤放飞为信号的。逋清高闲逸,倨傲不群,多才多艺,唯独不能下棋,曾对人说:“我世间事都能做,只是不能担粪与着棋。” 5、P13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6、P21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繁杂的税务,(对老百姓来说)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7、P23《任末燃蒿》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获得成就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茅草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学生们羡慕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任末)只读儒家圣人的著作。(他)临死时告诫说:“爱好学习的人,就算死了也仍然像活着;不肯学习的人虽然活着,也不过也是不动脑筋,没有作用的死人罢了。” 8、P26 陈恪勤被抓入北京,除夕那天到潞河买米。米店主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他回答说:“我是陈太守。” 米店主人问:“你是湘潭的陈公吗?”他回答说:“对。” 米店主人问:“你是廉洁的官员,(在我这儿)哪里需要用钱买?”归还了陈恪勤的米钱,并问(清)了他居住的地方。第二天陈恪勤发现门外的车槛槛那儿有十石馈赠的米,并留有一封信函, 信上说:“天子一定再次起用您,您应当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让天下人失望。” 9、P28《废弈向学》魏国的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城,他因为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拿着蜡烛照着下棋,仆役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甄琛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拿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意愿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魏国人)那去借书研究学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有长进了。 10、P30《手不释卷》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到了险要关门,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如果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本反复复习。 11、P38《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常遇春沉着勇猛果断勇敢,善于抚慰士卒,摧毁敌锋攻陷敌阵,从没有失败过。虽然没有学习过史书,用兵却与古人相合。比大将军徐达年长二岁,多次随从征伐,听从约束,十分谨慎,当时的各将就称徐达、常遇春。常遇春曾自称能率领十万部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他为“常十万”。 12、P42《张母计氏》宋朝张浚的母亲计氏,在他儿子幼小的时候就教他学父亲的言行,要他照着父亲这般做,后来张浚在朝廷里做了官,因为看了奸臣秦桧的贻误国家,一天比一天厉害了,心里想在皇帝那儿去竭力劝谏,使得皇上有了觉悟的心。可是一方面又想到母亲年纪老了,假使我在皇帝面前说了这样的话而惹了祸端,怎么对得住母亲呢?这样不妥,那样也不好,心里忧愁得很,连身体也瘦了。计氏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张浚就把实在情形告知了母亲,计氏听了也不去回答儿子的话,只读着他父亲在绍圣初年对方正策的一篇文章里的几句话:我情愿说完话了受斩断的死刑也不忍心不说话而负了皇上。于是张浚就决定把奏章上到了皇帝那里,然后他被贬了官流放到远地。计氏送别时对他说:“安心去吧,你为了忠得了祸,这有什么惭愧呢。你尽力读圣贤人的书,不要记念着家里。” 13、P45《阿豺折箭》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折断后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的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14、P47一次,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领十万大军。正逢当时乡里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亲自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的荒野成为肥沃的良田。于是,刘羽冲绘制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就让他在一个村子里去试验,结果沟渠刚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便顺着水渠灌入村庄,村里的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抑郁寡欢,他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漫步,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便抑郁而死。 15、P50【甲】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还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仁人之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乙】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65e54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