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3 14:27: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作者:徐云,陈莎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



徐云,陈莎莎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型硕士注重应用性,其培养目标在于学生助人自助的专业技巧与能力。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就业机制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要求。文章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具身认知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的三个契合点,即认知的身体参与性、体验的情境性和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提出社会工作硕士课堂三个具有具身认知指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具身认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4-02

收稿日期:2016-09-01

作者简介:徐云(197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社会工作;陈莎莎(1994-),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学

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通过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指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实务课程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学者认为目前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专业属性不够明晰,培养目标缺乏指向性;(2)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需要;(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素质有待提高;(4)实习制度缺陷,实践教学不如人意;(5)对西方经验照搬照抄,对本土经验的关注严重不足。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培养要求是不符的,也不能适应本专业的特殊社会需求,对培养适应社会工作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非常不利。因此,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师不断探索出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具身认知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的契合处

1.认知的身体参与性。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认知对象由认知主体通过身体捕获的。人类绝大多数的认知信息,都是有由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构成的感知系统捕获。此外,身体的物理特性决定认知的方式和步骤,身体所处的状态影响认知状态。情绪对认知主体的知觉、注意、记忆和对策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积极的情绪促进认知,过度消极的情绪对认知有负面影响。

由于受教学效率和教学秩序导向的长期影响,传统课堂对学生身体的抑制以及对学生身体活动的剥夺的现象处处可见。具身认知视角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课堂应摒弃这种做法,身体若带上“枷锁”,思维又如何能够自由呢?


2.体验的情境性。心理学Wilson2002)总结出了关于具身认知的六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点便是:认知是情境的。认知活动发生在一个真实世界环境的情境中,并且内在地涉及知觉和活动。认知主体通过身体体验具体的情境而获得认知。当人的认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成为一种离线认知时,其认知活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根据具身认知这一观点,当不具备相应环境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师可以人造环境,即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情境教学为个体学习的身心体验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具身认知为情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情境教学注入了活力。强调教学的情境性,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成为符合具身认知的必然教学方式。

3.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教学,教师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体系,每个学生也有其特殊的个人生活史实、自我感悟,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学生通过身体与环境以及作为环境一部分的教师(或其他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逐步生成或涌现新的认知。因此,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都会影响各自的认知发展,由此新的体验和新的认知不断生成。教学过程由单向的知识流动,转变为双方的交互过程,影响着学生和教师的身心体验,不仅能够达成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促进这教师的生成学习。

三、具身认知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

具身认知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应用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策略。

1.构建身体自由的空间环境。基于具身认知的课程教学需一个身体自由的学习环境。构建具身认知的动力环境,首先教师需要突破对限制身体的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的地方———“讲台”是与学生的听课区分离的,讲台是教师的空间,是权威的体现,这样的身体空间限制,必然导致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从而影响课堂效率。身体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身体自由,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增加学习效率。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重视对社工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完善社工实验室的设备,比如活动的桌椅,从硬件设备上满足学生课堂身体自由的需求。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在学生自主学习或者讨论时,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座位甚至是身体姿势,站或者坐。给予了身体上的自由,学生可以占据教室的各个空间,其自主性和平等性得到极大的肯定,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创设体验丰富的学习情境。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创设融身于境的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多媒体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官刺激。这是目前课堂中较常采用的一种模式。身在具身性课堂教学中,学生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到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全感官参与,学生用身体去实践,去参与。例如,在《社区工作》课程中讲述居民委员会选举时,由于学生们未曾亲自经历过,所以对文字展开的想象并不圆满,对所描写的场景不甚了解。这时,如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及解说,播放相关教学录像,能够使学生对于选举程序及操作细节有直观立体的了解,切身感受到选举现场的氛围,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设置情境角色模拟活动。情景角色模拟是在假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主题,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按照角色的需要去思考和活动。例如在《个案工作》教学过程中讲述个案会谈的技巧时,教师给出预设的情境,如“网瘾大学生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初次会谈,要求运用所学的实务技巧”。学生分组预演并展示,分别扮演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室和其他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把自己的身体代入他人的身体中———“案主”和“社会工作者”,让他人的身体变成自己的身体,对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想象,从而进行声音、表情及动作等活动,这种全身心的移情,使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种情境,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案主或者社工的语言及心理。


3.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1)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态度。教学双方有效的互动交流,需要双方的热情与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性源自教师诚挚的态度。一位优秀教师和一位普通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学生的感染力以及面对学生的错误、问题与成绩的不同态度。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与互动,比如眼神的互动,轻拍学生背肩部给予鼓励,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投入双方互动中。(2)其次,在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课堂上应注重反思及分享过程。例如在前文所述《个案工作》情景模拟的例子,在进行情境模拟之后,通常会进行评价反思,这也是社会工作实务中必不可缺的一步———“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情景模拟中的“社工”可以进行引导提问,可以遵从以下四个方面:Fact(事实)、feeling(感受)、finding(发现)、future(未来)。事实是指学生运用其敢感受器官所观察到的周围情境,如所见、所闻、触摸到的等等;感受则是指学习者对所处情境的一种真实体会和感受,即所感;发现则是学生在综合考虑事实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反思而获得一种认识,所思所想;未来则是指向未来的一种指导,既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可以用于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这样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分享,促进其理论和技能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引发多视角思考,生成新的知识。

结语:

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授课目标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会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的联系中获得的外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不管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只有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曼.内地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的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任敏.西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状况及特点[D].兰州大学,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8082e0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