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性、道德的对应性

时间:2022-12-21 08:2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述人性、道德的对应性

作者:高皓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





(西北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要:对人性的认识离不开对前提人的分析。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性不仅被印上了自然的特点,还打上了社会的属性。社会属性对人性的先天自然进行了筛选,造成了人类社会构成的基础分层。在这种道德基础的分层中,将人性的社会需求在实践中表现出来,而表现为一种对应性。所以从这种对应性中,我们来对人性、道德进行一次分析与认识。

关键词:人性;道德;基性道德;现实实践;对应性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8-0034-02

一、人性的勘定

(一)对人的认识

什么是人?人是动物,是自然界的构成部分。如要区分人与其他动物,就要从人所特有的属性来考究。人应该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他不仅从外部形体特征与其他动物有着不同,并且最主要的是他有着特定的意识、精神。但是当这种形体与精神外显时,它们就以一种特有的形式外向化,这种外向化使得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相异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那就是这种形体与精神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因为人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对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将人的概念解释为实践主体,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从人的这第一属性上区分人与其他动物。但是我们不能把人定义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在动物界有一些其他的动物也会制造并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所以人应该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的外向化,这种外向化依赖于人与人关系总和的现实社会性,并且伴随着现实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二)对人性的理解

人性就是关于人的人性本体论。现在,其被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虽然我们在上面的部分中讲到人是归属于人与人的关系中的,但是不能因此只注重人的社会性而忽略人的自然性。因为人不仅仅指的是社会的人,还指的是作为自然的人。如果我们只强调人的社会性,那势必会将人性的来源指向人类社会本身。那作为自然人的自然人性呢?恩格斯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动物的痕迹。所以在没有脱离动物痕迹的前提下,人的这种自然的动物性也必然不能被忽略。

在得出人性不只包括人的社会性还应该包括人的自然性后,我们再来看看对于人性的这种二元框架的形成,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我认为人性就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一种流露,也可以说是自然的流露。但是这种流露形成于先天,它是先天自然人性的流露加后天社会的引导,从而构成这种既包含着人的自然性,又包含着人的社会性的构合人性。因为这种“自然”是源于其没有受到人为的、经验的、自然而然的。在排除这种人为的经验后,它必然达到先天。但不能忽略人的后天人性。具体说就是,在先天人性这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的引导、教育等等使得先天人性向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引导、教育是有限的,所以后天人性是后天的


社会环境对先天人性的选择,后天人性只是先天种种人性中的一部分。人最终向外所显现出来的人性,是后天社会对先天人性的部分选择。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性的先天为一种潜在,它包括着所有现实人性的基础,但是这种潜在只能说它具有现实人性的可能。这种可能表示人性的先天是人性的基础,而后天的人性是先天人性的表现,但这种表现不是先天人性的自我主动地表现,它是一种引导式的表现。在后天社会环境的引导下,先天的人性被引导为社会中所认可的、所希望的现实普遍的人性,从而形成人的表象性(即在现实中所表现的形式性)。但是这种表象性为潜在的先天人性的一部分,而不是先天人性的完全表现。一句话来概括,即在先天人性的范畴内,社会对其认同的人性进行了引导,而对非认同的人性通过某些手段从而进行了限制。

二、对道德的分析

(一)道德的词解

关于道德,杜林认为,道德就是某种不悖的功力,他跨越了历史的场合,糅合了民族的差异,设置时空的变迁。道德和事物的构成一样,其自身的原则和单纯的要素,道德的原则凌驾于历史和现今的民族差别之上,在发展过程中构成比较完全的道德意识[2]。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但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儿童、尊敬长辈等。尽管这些道德准则并非道德中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还有人将道德理解为应该、当然,将道德规范所体现的“当然”,并同时以义务和责任为其内[3]。所谓你应当如何,意味着你有义务或有责任如何。而道德规范作为“当然”之则,主要指向“应该”,应当之事是希望或要求现实但尚未实现之事。相对于现实,它无疑包含着理想的内涵。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是人之为人的质的规定性之一。它从伦理上最终划出了人类与动物的界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相对应的发展趋势。

(二)对道德的构成基础的分层分析

作为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道德,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虽然都被称之为道德,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构成的。由于道德在本质上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这使得道德在不同的社会中被赋予不同的内容。纵观历史,道德的发展中总有一些道德原则在其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变的地位。比如说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不仅在现在的社会中起着道德指引的作用,而且还是构成现实道德基础的准则。那为什么会在现存的社会中还包含着先前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呢?因为道德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以呈现出与社会的相对的特征,但是在社会与社会的更替中,作为与社会联系密切的道德却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基础原则的不变性,它可被称为基性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道德中的某些具体内容是在各种社会环境下都能被认同的,它们是与人类的发展共存的;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永恒性和绝对性;是不受现实社会存在的制约的;是不具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神存在。因此,我们根据这种现实状况,可以得出道德是有分层性的。一层是被人们所认同的、固定化的、相对于人而言的永恒的基性道德;一层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下被不断赋予社会意识形态色彩的意识形态化的道德。它们之间的关系好似是这样的:道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又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但同时它又从被赋予的新的内容中抽取出那些被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共认的、可被人们称之为永恒的道德准则。至此,道德的分层就在现实中体现为道德基本准则叠加时代特色的道德内容。

三、人性与基性道德的现实实践对应性


(一)人性与基性道德的关系

人性是一种先天的潜在,是一种自然。它的这种潜在在后天社会中,被有选择的引导出来,从而显示为现实的人性。它们两者都是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人性和道德却是从不同的方面论述着形体与精神的结合的外向化的产物——人。人性是人的所有本质;是包含着实在和潜在的总括。而基性道德首先是一种实在,是现实的表现,它不存在有潜在这一说法,如为潜在它就违背了道德的现实表现性,就不被称之为道德。人性的本质更强调自然,而道德更注重社会的选择和利人性的合一。所以应该这样理解二者的关系:人性是决定人的各种现实表现的基础,但是这种现实表现不是强调人性表现的随意性;而在社会的引导下人性向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最终在社会规定层面形成了体现着人与人关系要求的外在性,即道德要求。故道德是人性的社会要求化的表现。

(二)人性与基性道德的实践联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伦理的和本体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是有机的统一起来的。所以人在实践中,要将人的伦理道德和人的本体人性联系在一起。确实,不管是人性还是道德,都离不开它们的现实载体——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表现方式,它包含着人的所有,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无论是意识层面上的产生还是该层面上的表现,都被囊括在其中。因为不管是人性还是道德都生成于实践之中。

人是在实践中由演化形成的。实践包括异类间和同类间的关系。异类间的实践是在说明异类间的相互作用和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同类间实践类亦同上述)所以实践是在说明一种关系和由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效果。人性是在同类间的实践和异类间的实践上所表现的一种自我的和对他的关系及效果。自我的是说异类间实践的最终目的的指向为自我的表现;对他的是说同类间实践的最终目的的指向为共同的人,也就是在关系中达到关系的双赢。而道德,特别是基性道德,更强调为人性的同类间实践的关系与效果。因为不管是构成道德的基性道德还是现实意识形态的道德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形体与精神结合的外向化的人的本质性——人性,经过社会的选择与确定,而达到对人们共同的要求。将人性在实践中对应而形成了道德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社会的选择在一定的层面上呈现出不稳定来,使得道德在一定的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马恩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18.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

3〕杨国荣.道德认识之维.江苏社会科学2002,(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da97d3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