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音乐史料看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发展

时间:2022-09-22 23:01: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近代音乐史料看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发

作者:周智艺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3

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虽涌现出众多的优秀诗人和作品,但长期封闭的封建思想,阻碍了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使得我们在音乐方面没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作曲理论体系,没有自己的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与专业学校,记谱法也存在弊端。回顾20世纪之前的中音乐历史,歌曲与其他音乐门类相比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领域。虽然歌曲一直是我国古典音乐珍贵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数量之庞大,在世界音乐史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国素有歌海之美称。然而这一称谓多是针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歌曲而言的,专业歌曲创作似乎是难以引人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开始了音乐创作及其形态的历史转型,学堂乐歌的编创不仅使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得以传播并初步启蒙,并且揭开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帷幕。但是,近采日本,远效德国的学堂乐歌绝大部分采用选曲填词的方式,却又表现出对音乐本源的缺乏和一定程度的民族排斥性。也正是由于学堂乐歌所反映出的这些深层次问题,使得20世纪初期的有识之士和音乐家们开始意识到音乐创作的重要性。梁启超先生在1900年所著的《饮冰室诗话》中曾论述: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荀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阙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社会之羞也。曾志态先生也在1904年的《音乐教育论》一文中,就学堂乐歌的现状和发展明确提出:欲发达音乐,第一当研究歌学,第二当研究曲学。何谓歌学,即作歌之学,何为曲学,即作曲学也。不知作歌学,而知中国相习自然之歌学,则可作歌,以吾国歌学素发达也。不知作曲学,而知中国旧时之旋律,则万不可作曲,以欧洲音乐曲之进步驾于吾国也。”1916年,曾留学日本的音乐理论家陈仲子在《近代中国音乐之比较观》一文中指出:我国曲调陈旧也……至于近代,则新声不作,逸响难求。所谓西皮,二黄,梆子,昆曲,皆为数十百年前之旧物,至今未尝稍变……政府加以提倡,学者从而研究,故作家辈出,日新月异,相形见绌,又不独为吾国音乐前途悲也。 这些有关论述虽然大多围绕着戊戌维新运动以来的学堂乐歌,但实质上却是自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众多音乐家和有识之士对音乐创作,尤其是对歌曲创作所表现出的一定认识、看法和态度。他们透过学堂乐歌的现象,意识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如何去创作的全新道路。但是还有如匪石在《中国音乐改良说》中说:故吾对于音乐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辞,则日:西乐哉,西乐哉。西乐之为用也,常能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孙鼎在《中国雅乐》中说:近世吾国唱歌书中,曲调多取自欧美(间有取自日本,然日本亦多取自欧美)。夫欧美之曲调,谱欧美之诗歌,固甚善也。何者,适乎歌喉耳。惟以之为吾国歌词之谱,则不合者众矣。论及西化改良说与传统改良说,且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极端或片面,上述种种理论和观点的出现标志着当时我国音乐界对歌曲创作的思索和探讨已经进入一个较为理性的阶段。回顾戊戌维新运动至20世纪早期对歌曲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19142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