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陈杰 学号:01110312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短短的三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虽然因为身体原因留在医院治疗了一天,只能独自乘高铁回南京,但就是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却就是收获颇丰,大开眼界。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基本出发点,而园林里的山水、建筑无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怀,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实体的园林之中,意境之深远着实令人赞叹。苏州园林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低调的隐于城市,却难掩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绚烂的光辉。“山水花鸟之情趣,唐诗宋词之意境”尽在其中,迷人的不仅就是风景,最就是那欲说还休,寓意悠长的诗词题咏,禅悟真道。 回校后,回顾了苏州园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的平面与照片,经过仔细的整理与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浅要的收获:1、园林历史及成因,2、园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3、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与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4、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5、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园林历史及成因 1.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山水宅园,而此类的私家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就是东晋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之后历代造园兴盛,至明代,苏州园林达到鼎盛,共有271处之多。此次参观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退思园均产生于宋明时期,正就是这些意境深远、布局精巧、文化内涵深邃的园林使得苏州获得“人间天堂”的美誉。由于较好的保护措施,目前苏州尚保存园林数十处,列全国首位。 2、成因 A、政治经济因素。从宋代起,苏州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区,百姓殷实,并且很多达官贵人喜欢到苏州游玩定居,对居住要求也更高,而市井之中,规模受限,内向的园林艺术应运而生。 B、地理地质因素。苏州就是著名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通透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 C、文化传统因素。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苏州评弹、百年糕点等,千古传承,长盛不衰,建筑技艺更就是视为瑰宝,无论就是乡野民居,还就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加之文人墨客多会于此,迁客骚人吟诗作对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苏州园林增添了难以比拟的精神内涵。 这些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园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王澍先生说过“任何建筑都不能完全脱离环境与历史而存在,建筑与环境、文脉不可割断”,在如今中国建筑陷入迷茫的时代,苏州园林以其独特而经典的方式在昭示着古人的智慧。这些园林多居于闹市之中,如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网师园则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内,周围建筑密度大,环境嘈杂,然而它们既没有喧宾夺主式的压抑环境,也没有单纯的躲避,而就是给予环境最大的尊重,不改街景,不事喧哗,静隐于闹市,唯求“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山林”。 在园林内部,苏州处于江南丘陵区,水网密布,如何处理复杂多变的地形就是个大问题。与当代“大刀阔斧”的“夷平”或“下挖”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苏州园林的设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 计格外突出了尊重基地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引水入院,顺因自然,改造自然,尊重自然,这种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方式值得深思、借鉴。 三.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与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 甫到苏州,老师便强调了此次实习的重点,正就是学习园林的布局与空间组织手法。这次参观的网师园被誉为“小园极则”,留园则就是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更就是“中国园林之母”,在布局与组织上极具代表性。它们几乎都就是内向型、“南厅北水,隔水相望”、以水面为中心的典型江南宅园布局方式。为明晰这种布局的文化根基,查阅了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不少资料,原来这类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大多凝聚了强烈的道家“无为”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阴阳相生。所谓“阳盛阴则衰,阴盛则荒凉”,实体建筑为阳,自然向朱雀之南,自然山水为阴,故而面向玄武之北,以阳围阴,符合道家“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的天地观。 此外,园林在布局上还强调疏密有致,黑白分明。这一点拙政园体现的最为清晰、经典。以建筑为图,山水花木为底进行图底分析,“图”在中部远香堂附近较密,建筑之间彼此关联,化零为整,聚散相依,图底对比明显;西部则较为分散,卅六鸳鸯馆、浮翠阁、留听歌等虽然体量不小,然布局稀疏,建筑单体之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似景上点缀,底在这却有图之感。这种布局恰合拙政园“疏朗、淡薄”之意,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书法中有“宽处可以走马,密处难以缝针”之说,细想之,苏州园林也有这般韵味。 苏州园林在空间组织方面的艺术手法更就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顶峰。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内外空间组织手法层出不穷。在三维上,高低错落,二维上,藏露互引,形成多中心多焦点的大小空间,趣味无穷。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述我的一些理解与收获。 A.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等级与风水就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必然要考虑的两方面,苏州园林也不例外。大多园林以穿堂式组织主体建筑,一进一落,既体现了等级划分,又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网师园便就是以“三进”组织大门、轿厅、大厅、撷秀楼的空间关系,十分典型。然而,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留园精妙的入口空间处理。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就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一收一放,一明一暗,一左一右,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就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B.建筑与风景的内外空间组织。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巧于因借,内外结合。这其中最常用的手法便就是借景、对景、叠景与障景了。在这次参观实习中,总结了多种实例,几乎每个园林都有独特的组织方式。 拙政园的借景堪称范例,于中园复廊处沿水体方向望去,一公里之外的北寺塔仿佛就在咫尺园中,夹岸垂柳像画框一样成为图底,值得学习。 网师园的对景手法则别具一格。从撷秀楼侧门出来,顿时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住了,月到风来亭高踞水上,曲廊似绸缎飘逸于碧波之上,水池延伸至亭下,幽长深邃,亭后粉墙恰为画布,两边建筑限定视线,静动兼备,阴阳相合,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至于叠景就不得不谈拙政园中园的笠亭与与谁同左轩了。乍一瞧,除了后者的屋顶略有新意,别无巧妙可言,然而从复廊往北走几步再回头,两者的屋顶竞恰好重叠,这一叠景的手法的确出乎意料,不得不惊叹于文征明的设计技巧。 留园的障景手法很有序列感。从入口到园区,先就是实墙遮挡,只能见树冠,之后廊子这晚,无法直视,随后墙体漏窗隐约透出旖旎风光,最后绕至亭内方能一览无余。墙体、屏风、漏窗,隔而不绝,手法丰富。 C.室外山水花木的空间组织。与西方古典园林注重几何完美的几何关系不同的就是,苏州园林着眼于“自然”的模山范水,山体随形就势,水体灵动生巧,力求“一切为了构成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 完美的一幅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存在”。 以拙政园为例,水体作为空间核心从东至西贯穿园林,而其收尾处或曲折蜿蜒,两边黄石夹对,比例恰似深涧流水;或深入建筑之后,好似没有源头,给人深远之感,小中见大的手法恰到好处。而山体大致呈东西方向顺水而起,高低不一,路径曲折,为“平面园林”注入了立体的动感与变幻的视觉享受。每个山体上都设亭台楼阁,然均不在同一轴线上,毫无重复感,移步换景,趣味多多。在用料方面,大多用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在造园家的手中不仅叠出了惟妙惟肖的山体,其内部往往也彼此联通,空间的明暗、大小,令人回味。 除却夺目的山水,苏州园林的植物也就是种类繁复,却有与各个所属空间品质相合。单十八曼陀罗花馆周围就植有劈梅,水仙,杜鹃、仙客来、芋叶甘蓝、山茶与茶梅等交相辉映,而松树、修竹又与梅花组成活色生香的“岁寒三友图”,给萧瑟的冬季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南边分布十八株曼陀罗花,应与十八曼陀罗花馆之名。 真就是“假山洞壑别具匠心,一草一木别具风韵”。 四.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 作为建筑系学生,园林内的建筑自然也就是研究的重点。在此之前,苏州园林业已游玩过数遍,不过当时均未曾留意园内建筑,此次算就是亡羊补牢了。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种类较多,庭、廊、轩、榭、舫、阁、亭,若根据功能往下细分,单廊就有空廊、花廊、伴廊与复廊之多,丰富程度可见一斑。它们大多为木结构,大屋顶,多用抬梁式、穿斗式营造框架,外用粉墙黛瓦,统一、明快,形体、用色上“自让”于山水。 在众多建筑中,留给我映像最深的有两处:其一便就是拙政园内的卅六鸳鸯馆,让我改变了中国古建筑空间千篇一律的瞧法。平面上一个主空间四角附加四个方形小空间,以木结构支撑,中间挂落隔开,顶部覆以双卷棚屋顶,瞧似极其简单,甚至没有丝毫设计感,然而经过老师讲解与查询资料,才发现自己的浅薄。首先主空间一分为二,与季节直接有关,夏季用北侧,冬季用南侧,对景亦与之相应变化,设计巧妙;其次,耳室可供戏子更衣,类似于今天的更衣室;再次,该馆就是主人听戏之处,屋顶的设计也符合声学原理,真就是让人难以置信;最后,北面漏窗上的玻璃窗也有精妙之处,细观之,景物仿佛蒙上了一层白霜,在夏季有平心静气的好处。真就是精巧绝伦的设计!其二,网师园的主体建筑外观处理也十分出彩。从庭院望去,粉墙黛瓦十分清爽,马头墙为天际线平添一丝异变,卷棚屋顶与两坡屋顶直接显示了建筑的等级,而细微之处,侧墙上开了一排盲窗,将原本单调的背景一下激活,处理细致。 五.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童寯等老先生划分的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境界中(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苏州园林便就是这最后一种,既超然物外,又系心民生,文化之深邃,艺术之典雅,山水建筑之与谐无出其右。 而园林厅堂的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就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与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与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在这个传统丢失的年代,苏州园林的存在对于研究古代江南民居民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保护这一历史文化瑰宝,我们义不容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5fe0f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