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 从我做起 48号 余天 你知道吗?也许下一个艾滋病人就是你! 谈“艾”色变,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看似很远,却越来越近。长期以来在许多普通百姓的眼中,艾滋病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 艾滋病往往令人闻之色变.握手会不会传染?接吻会不会传染?碰到病人的唾液会不会传染?和病人聊天会不会?正如前面所说,民众总是疑虑重重.其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远没有那么”发达”,很多都是”杞人忧天”,畏惧、惊恐并不能阻止艾滋病病毒蔓延. 世界艾滋病日“普遍可及和人权”的主题,选择这一主题是为了加快落实保护人权和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的目标,敦促各国政府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妇女和边缘人群有歧视性的法律条款;敦促各国兑现“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2001年)和“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2006年)中保护人权的承诺。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全球防治艾滋病的举措需要以人权为基础,应该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歧视性和惩罚性的法律,这至关重要。 其实打从心里知道,艾滋病是靠性、血液、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让我也保护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并且告诉我他是艾滋病患者,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作为艾滋病患者的他呢?毅然和正常人握手、交流、吃饭,也许这是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可是如果一个正常人和艾滋病患者之间,那是多么崇高的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我们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们收起了善良.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难道就让艾滋病患者的一生一直腐朽至死?今天我只能在此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公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人们.的确,我难以做到. 在中国的防艾前线,除了像桂希恩、何大一教授这些常年关注弱势群体,坚守孤独事业的艾滋病专家外,濮存晰、蒋雯丽、周涛等一些知名艺人也走出来,义务担任艾滋病宣传形象大使,他们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们说: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这里,我不得不充满敬意的提到一个阜阳女人张颖,她从03年以来,收养了350个受艾滋影响的孤儿,她把她的家命名为“阜爱家园”。为了向旁人说明艾滋病并不可怕,张颖让自己三岁的儿子与爱滋儿童们一起玩耍,她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这群孩子身上。“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感恩的心感谢 1 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是“阜爱家园”的主人张颖和她350个“孩子”的心声。 我们感动,我们为曼德拉的身体力行感动,我们为桂希恩的坚守感动,我们为濮存晰、张颖的言行实践感动,我们深深地为世界上那些为了公益事业不计报酬,不顾自身安危,自愿奔走在防治艾滋一线的人感动。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存在强大而坚决的全名动员时,艾滋病防治工作才能成效卓著.正是领导者们的行动,远见卓识,他们个人或他人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毅然使他们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领导者.偏偏这类人却只占小数.在一次偶然让我感触的人 “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 轻轻说出这句话的人叫朱力亚,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是中国目前唯一有勇气公开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大一时, 她遇上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然而,这段恋情却无情地将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2004年4月,朱力亚被查出得了艾滋病。得知染病后的朱力亚曾经痛苦迷茫过,甚至想到过自杀和逃避。然而,她最后选择了公开自己的故事,虽然这选择是痛苦的。“如果用公开一条生命的悲哀,能够唤醒一个个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年轻的朋友,挽救一个个年轻、鲜活、充满希望的生命,那么我公开身份是值得的。”她勇敢站出来,呼吁人们关注和预防艾滋病,并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高校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走上各大高校讲台现身说法。2006年,发表了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艾滋病女生日记》,她说:“希望看过这本书的年轻人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也希望和我一样的艾滋病人有活下去的勇气,更希望艾滋感染到我为止”。 虽然我不赞同她为了爱情牺牲了自己,却也为她的敢于面对的勇气而感动。朱力亚现在身兼很多社会职务,她把时日不多的生命,全力投身于艾滋病宣传社会公益活动中。“一旦发现我活着我还能做事情,还能做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我就觉得我能活下去。”她的事迹也感动了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8月中旬,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朱力亚作为中国的两位代表之一,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有关艾滋病的全球青少年论坛。 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是我们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手段。学会珍爱他人,珍爱自己。 但是在社会的公众潜意识忠,艾滋病仍然没有脱离气伦理道德和贬义的定位.我们应该科学面对艾滋病,首先要懂得将疾病与伦理脱钩,没有了道学桎梏,才能靠科学战胜病魔. 预防是必须的,恐惧是无谓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艾滋病传染方式,才能在有效预防的基础上,给予艾滋病患者宽松、温暖的环境继续生存。因为,人间有爱。 路漫漫而修远兮,全名动员,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fd22600b1c59eef8c7b4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