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颈联写元帝虽然见过昭君,但并没有十分留意,以致空留遗恨。 D.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E. 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才能受屈,流落飘零之愤。 2.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1, 【答案】 1.CD 2.示例一:适合。昭君的怨恨忧思是一种永远怀念故土的深厚情感。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 示例二:不合适。首先从这首诗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个远嫁异域、心中饱含怨恨忧思的失意女子;其次从这首诗的意境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凄婉和“千山万壑赴津门”的雄浑也不协调;第三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看,重在表现对昭君的悲剧命运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为英雄事迹来赞颂传扬,同时也借昭君的命运表达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慨叹。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D项考核手法,BCE项考核内容,其中C项,“见过昭君”误,“画图省识”是说在画图中曾经见过;D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误,也有诗人的个人情怀。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3c56e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