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张飞

时间:2022-08-28 03:1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借古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诗歌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2《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组诗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3、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4、背诵全诗 三、自主学习 (一)展示自学提纲

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1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4、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6、王昭君“怨”什么?

7、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二)检测自学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2、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

3、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4、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汉元帝造成了昭君的悲剧。

5、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7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自学小结:



2




寓爱憎怨恨于形象之中。

这首诗借王昭君的故事,从形象入笔,全写王昭君,没有一句议论,但诗人的爱憎全在其中。王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诗人才能受屈、流落飘零的愤懑之情。 四、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五、拓展延伸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 六、布置作业

预习《登高》,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32fdf9aef8941ea76e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