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本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已学过了两篇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更侧重说明顺序的梳理和语言特点的体会,并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幅我国古代的绘画,想一想这幅画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交流: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和这幅绘画作品相关的。(板书:19 梦回繁华)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多媒体展示生字词) 2.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一幅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三、研读课文,理清说明思路。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试说说文章的说明思路。 学生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1~3)介绍《清明上河图》创作的背景、创作者及画卷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4)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画卷的内容。 第三部分(5)指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本文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学生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画卷的内容: ①汴京近郊风光 ②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③汴梁市区热闹的街道 是按照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说明的。 3.通观全文,你能看出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吗? 明确:总分总;逻辑顺序。 4.《清明上河图》创作的背景怎样?体现了创作者及当时人们怎样的梦想? 明确:北宋时期,绘画题材范围极大的拓展,《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统治者大造盛世假象,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体现了创作者及当时人们怀念故土,梦回繁华的梦想。 5.《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评价它的呢? 明确: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资料。 四、赏读课文,品味典雅的语言 1.朗读提示:注意四字短语(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2.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对画面内容的描述生动具体,而且饱含着对作品赞赏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进入情景,对描述的画面必须展开想象,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界,同时用心感受本文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3.认真朗读主体部分有关画面内容的描述,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清明上河图》的市郊景象: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部分写出了人们的哪些活动?给你总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北国早春插满柳枝、枝芽新发。赶集的人们驮着货物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春意盎然,一派繁忙的景象。 (2)《清明上河图》的汴河两岸:从哪些词句体现出繁华景象? 明确:从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纤夫、呼唤叫喊的船夫、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等描写中可以体现出来。 《清明上河图》的市井街道:这一部分给你的总的感觉是什么?从哪儿看出这“繁荣昌盛的景象”? 明确:(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各类建筑一应俱全,各类店铺应有尽有,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行各业,无所不备,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五、随堂练习 1.判断说明方法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列数字)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打比方) 2.体会词语表达效果 “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基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6db8d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