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古诗文中音乐描写的比较赏析 对高中古诗文中音乐描写的比较赏析 全南中学 彭国英 音乐欣赏实属听觉范畴,要把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身就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舞的精彩,自然掌声不断;可若是没舞好,不仅落得个骂名,恐怕还会闪着自个儿的腰。故而对音乐的描写鲜有诗人涉足,而流传下来的名篇更是少之又少。新课标教材中也就《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和《赤壁赋》中涉及到三两行的音乐描写。这些古诗文运用的独到的描写技巧令读者耳目一新。且这些篇目无论从体裁,乐器,行文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都各有千秋,精彩纷呈。 第一,从体裁上看,它们各有特色。 同样是写音乐,《琵琶行》以“行”这种文体行文,接近乐府诗,在唐朝是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李凭箜篌引》则是以“引”这种文体展开。《听颖师弹琴》是一篇古体诗,《赤壁赋》则是“赋”的形式来行文。 第二,从乐器上看,他们所传递的曲调各自不同。 《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并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时琵琶真实的演奏效果。因为琵琶的发音具有穿透力强,响亮而富有刚性,柔和而有润音,音质淳厚等特点。《李凭箜篌引》中箜篌音色纤细柔美,既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又有古琴、古筝的韵味;洞箫能吹奏出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而琴则发出悦耳的弹碰声音。 第三,从内容上看,它们各有蕴藉。 《琵琶行》的序中,作者交代是送客人到湓浦口是听到了有人弹奏琵琶。江州是诗人的伤心地,终日与偏僻抑郁为伍,诗人才华横溢,想当初在京城是何等风光,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更是轰轰烈烈。可今非昔比,天上人间;琵琶女曾经色艺双绝,大红大紫;可如今年长色衰,夫君重利薄情。面对落差,琵琶女只好借手中琵琶来倾吐失意,这种“同是天涯沦落人”慨叹的媒介正是琵琶,明暗两线相互交织。是琵琶声留住了主人与客人,是琵琶声叙出了天涯沦落之恨。《李凭箜篌引》中句句写音乐,句句不忘用箜篌之声来体现李凭技艺的高超。与《听颖师弹琴》可谓异曲同工之妙;《赤壁赋》中吹洞箫的描写是与作者心情相互映衬,以哀怨﹑凄婉的声音来衬托出作者的无限失落。 第四,从表现手法上看,它们缤纷多姿。 烘托。为了突出音乐效果,使人体味到音乐氛围,诗人采用的表现手法也是十分讲究的。在《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诗人不直接写琵琶女弹奏技艺如何高超,从周围的听众来体现,还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曲红绡不知数”,这些诗句都是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李凭箜篌引》中,这种侧面烘托就更为突出了,先是介绍制造精良的箜篌,那么与之相配的肯定是高手了,再通过空山凝云的沉醉,江娥素女的忧愁啼哭来引出这位高手,未见其人,先知其精,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赤壁赋》中,则是通过幽壑潜蛟的舞动,孤舟嫠妇的哭泣来体现洞箫声音之悲,从而也看出了吹洞箫者之善吹。《听颖师弹琴》中,琴声让作者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泪流满衣,心情忽高忽低,大喜大悲,急忙阻止了这一弹奏,这也烘托了颖师之技打动听众是何等深刻。 比喻。《赤壁赋》中洞箫之声像哀怨像思慕又像倾诉,让人深陷其中,袅袅余音,如丝如缕。《琵琶行》中大弦之声像急雨,小弦之声如私语;又如大大小小的珍珠散落于玉盘之中,圆润清脆不言而喻;又如黄莺细语,又如冷涩冰泉最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精彩的比喻还在后面呢,一声尖锐仿佛是银瓶破碎,又好像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演奏接近尾声时,琵琶女的当心一划,发出裂帛般的声音,以声写声的效果给读者带来了听觉与视觉上的极致盛宴。《听颖师弹琴》中把琴声比作情人卿卿我我,勇士奔赴战场,柳絮飘飞,凤凰独出,极其生动地再现了琴声的美妙动听,扣人心弦。 通感。《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真是把箜篌之音写绝了,前一句以声写声,玉碎的`清脆声与“大珠小珠落玉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凤凰的叫声更是神来之笔,传说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危难之时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为感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成了美丽的神话—百鸟朝凤。如此美丽的凤凰,叫声自然非同凡响。下一句带泪的芙蓉,微笑的香兰,诗人由听觉转换为视觉,让人的眼前出现了精彩绝伦的画面,这在音乐描写的名篇中可是一枝独秀的。 浪漫主义手法。《李凭箜篌引》中,这场箜篌盛宴嘉宾不仅有凡间的,更多是来自仙府。有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吴刚﹑嫦娥等等,这给箜篌之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五,从音响效果看,它们都具有深深的震撼力。 《赤壁赋》中,洞箫之声引起了诗人的正襟危坐﹑神色大变;《琵琶行》中第一次弹奏引起了诗人与客人的高度关注,以至于主人忘记了回家,客人忘记了出发,大有非要见到庐山真面目不可;第二次弹奏深深地打动了周围的听众,以至于沉醉其中而到处都静悄悄的;第三次弹奏又是一个高潮,在与诗人沟通之后的琵琶女深有感触,为报知音,她完全与琵琶融为一体,因而让全场的人再次掩面哭泣,而这位善听的大诗人更是哭得青衫全湿。《李凭箜篌引》中以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笔法让箜篌之声打动了各路神仙。《听颖师弹琴》则是把人的精神完全抽空,冰火两重天。 总之,把抽象的东西流于笔尖太值得挖掘比较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9670d2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