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他的悲壮边塞诗(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7-27 02:1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适和他的悲壮边塞诗(教师中心稿)



高适的“主理”,并非不涉山水景物,他也有一些写景佳句,如“湍上急流声如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等等,他的边塞诗中竟没有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其中所涉景物,也不过是作为情理的点染罢了。他的审美情趣、创作指向在于社会美,在于政治、军事、民情等事关大局的一面。《旧唐书》本传胃高适“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高适”也自谓“明时好画策,动欲于王公”(《东平路作三首》其二),“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故形诸歌咏,自然就国魂军心,处士横议了。

高适边塞诗皆平易自然,整炼浏亮,劲健有力,然高适更质朴古雅,更沉雄遒上,故陈绎曾《诗谱》谓高适诗“尚质”,胡应麟的《诗薮》谓高适诗“黯淡”,王世贞的《艺苑危言》用一个不很恰当,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的比喻来说,高适的语言风格如“幽燕老将,韵沉雄”的曹操。

在抒情手法上,高适边塞诗常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写出征,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体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慰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燕歌行》,以时、空为序,主要用铺叙手法来表现,高适在铺叙中常夹议论,如《燕歌行》的前八句铺写出征,中间杂以“男儿本自重横行”的见解;次八句叙述战斗,中间夹以“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论断;“铁衣”四句写两地相思,中


间又以“玉箸应蹄别离后”作一推理;“边庭”四句写战地苦说,其中又以“边庭飘摇那可度”作一判断;最后四句总结全篇,点明主题,中间又夹“死节从来岂顾勋”的议论。王夫之的《唐诗评选》谓其“铺排中即为诽刺”,徐献忠的《唐诗品》谓其”直举胸臆”,有着明显的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特点。

在景物描写上,高适常常是大笔勾勒,线条粗犷;如高适的“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其二)、“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蓟中作》、“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登百丈烽》其一)“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送李侍御赴安西》“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赔窦侍御泛灵云池》的确是凌空挥洒,粗疏犷放,雄迈高远;《诗薮》云:“高常侍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从创作方法上看,高适诗平实沉著,为典型的现实笔墨;高适总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像平面镜一样去观照,而不像三梭镜那样去折射。如思乡之作,高适则“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左云霖在《试论高适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文中说:“高适的诗歌,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观高适的诗作,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高适总是按客观事物固有的风貌、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反映它。简括地说,就是:实写,写实。

高适一生,“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故其为诗,自


然就“感激多愠见”《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薄》“悲歌益不平”《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了。他时而叹身世不遇,时而忧安边失策,时而刺主帅非人,时而悯士卒疾苦……这就决定了他的边塞诗“悲”的一面;同时,他又是一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的将星义士,他总是怀着“倚弓玄兔月,饮马白狼川。关塞鸿勋著,京华甲第全”《信安王幕府诗》)的壮志,并且“秉戊知恩重,临戎觉命轻”《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执着、坚毅地去追求,去实现他的理想,这就决定了他的边塞诗“壮”的一面。他那苍劲质朴的语言、粗豪犷放的笔触、博大雄浑的意境以及强烈宾政论色彩、直拙的写实手法,又极大地强化了这种“悲壮”的气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3abc3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