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时间:2022-04-24 05:1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后村镇中心初中导学案

年级 课型

七年级 新授

课题 备课时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28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田广香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

2.借助联想、想象,感知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音韵美;品位,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

进入意境,感受诗人通过菊花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的妙处。



二次备课:

一、导入复习、检查作业

同学们,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重阳)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登高、饮酒、赏菊)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板书:课题、作者) 二、走进作者 出示课件

岑参(cén shēn)(715年—770),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现存诗403首。

三、文本链接 出示课件

公元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依此正音、停顿。

3.检查读书效果: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______,从本 等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4.理解诗句大意。

①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②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③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整首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 ④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 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五、诗歌精读 1.齐读全诗

2.解题: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园长安。

3.“强欲登高去”,“强”当何解?(勉强),为什么会勉强?(行军途中,遭遇战乱—诗人的凄清境况)本句和题目什么关系?(点题)(板书:强欲登高) 4.“无人送酒来”,登高咋又想起了酒?(重阳)还因为诗人又想起了一个?(陶渊明)王弘来了吗?(借用典故——行军凄凉萧瑟)(板书:无人送酒)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同学们闭目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场景?(长安城里,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可怜地开放) “遥”说明什么?(,所在地和故园长安相距之远)“怜”字如何理解?()可怜什么?(板书:故园菊花)为什么可怜?写出了什么?(对故乡菊的眷恋,对故园菊开在战场上的怜惜。)(板书:战场开放)菊花值得联想的很多,为什么偏偏写“应傍战场开”?(扣题“行军”,新巧自然。)

6.小组合作: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读出了作者写作此诗是欲表达什么样的思?(提示抓诗眼“怜”) 明确:惜花——开在战场边; 思乡——题中可见;

忧国——长安,是故园,也是帝都; 忧民——战火纷乱。 六、【拓展延伸】

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仅仅20个字的绝句,同样是重阳登高,因为故园战乱未平,因为写在行军路上,写出了与其他重阳节诗作不一样的荡气回肠。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名家的点评: 出示课件: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方虚谷云:悲感。《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妙在二十字中备见题意。

《唐诗直解》:'战场',无限悲怆。《而庵说唐诗》:此诗以看菊为主,高为宾。

你赞同哪一点?想一想,说一说。 七、课堂小结】

全诗“强”起写“登高”,后感叹“无人送酒”,“遥”字转“怜故园菊”,末句想象“应傍战场开”。四句20,情感悲怆深沉,思路跌宕起伏,文朴实无华,结构起承转合。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之佳作。

课后反思及改进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f15d2f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0.html

正在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