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简析《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3-01-18 02:01: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它以不同寻常的人物,奇

特巧合的情节,强烈绚丽的色彩,显示了动人的浪漫主义风采。

1.离奇的情节,巧合、夸张、怪诞、富于幻想。

作者写的是15世纪的巴黎,小说的情节神秘莫测富于戏剧性,作者极尽夸张虚构之能事。法国平民女子居第尔的女儿被过路的吉卜赛女人偷走,这个吉卜赛女人扔下一个蜷缩成一团的小怪物在居第尔家里。这个小怪物便是后来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而那个被偷走的法国幼儿就是后来成为吉卜赛流浪女的爱斯梅拉达。她后来来到巴黎卖艺,在一个特异的场合下奇迹般地与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相遇。而这个又聋又哑又驼又瞎的卡西莫多竟然爱上了漂亮活泼的爱斯梅拉达。居第尔在失去心爱的女儿后最恨吉卜赛人,而她特别憎恨的爱斯梅拉达又是她的亲骨肉,这个失去女儿15年之久的母亲,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下认出了女儿。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双双死在绞刑台上。这种想象丰富、曲折多变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小说中夸张的情节也很多。耳朵聋得听不见任何声音的卡西莫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听到爱斯梅拉达吹的口哨声;他单枪匹马在钟楼上抵抗了“奇迹王朝”千军万马的进攻,这些浪漫主义的夸张描写,对突出卡西莫多那忠诚、善良的本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关于圣迹区的描写,关于弗罗洛化装跟踪弗比斯的描写,关于三个主人公结局的描写,都给人以曲折奇幻的感觉,引人入胜,小说中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诞情节,如作者对“奇迹王朝”的描写,对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

雨果通过对环境、情节、人物描写的丰富想象,自由而充分抒发了他的爱憎感情,热切地倾诉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2.多方面运用了对照方法,使人物和主题都得到了更鲜明的凸现。 雨果早就阐述过在艺术作品中美丑对照的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整部作品通过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个社会,两种场面;两组人物,两种命运的鲜明对照,突出了作品反封


建、反教会的主题。

首先是环境与事件的对照。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大的篇幅,专门介绍起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来。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是石头的交响乐”,“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像神的创造一样又有力又丰富,仿佛具备两重性格——永恒又多变”。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又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家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接着,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奇迹王朝”。在封建王朝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冤狱遍布国内,血腥镇压百姓,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与迫害。而在“奇迹王朝”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已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则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比如,巴黎总督对卡西莫多的审判是聋子与聋子之间的一场闹剧;宗教法庭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则是严刑峻法,诬陷栽赃,无所不用其极,视人命如草芥,把执法当儿戏。而与之对照的“奇迹王朝”,对误闯“圣迹宫廷”的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38285f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