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 [摘要]:对照手法的运用常能凸显差异,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的剖析,旨在理清人物之间、人物自身肉体和灵魂的差异和矛盾,感受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精神。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人物 美 丑 对照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表现力。小说以至善至美的爱斯美拉达、邪恶的克洛德和丑中显美的卡西莫多三者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展现了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雨果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场景有机连缀起来,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打破传统观念中美与丑的绝对对立,使美丑事物相依相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组人物对照。 一、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 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热情活泼,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简直是善的化身。小说通过面貌各异、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克洛德、加西莫多、弗比斯和甘果瓦对她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爱斯美拉达的性格和一系列品质形成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1、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 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都是孤儿,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最初他们两人毫无交集,一个美丽善良,一个凶恶歹毒,是美与丑的对比。后来,卡西莫多因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美拉达而惨招鞭刑时,爱斯美拉达竟垂怜于这个丑陋而又对她凶恶的人,不顾众人的眼光为他送水。这个举动使二者间建立起了无形的联系,唤醒了本性不坏的卡西莫多内心深处潜藏的善,并使他逐渐用后起的善掩盖被副主教克洛德所同化的恶,以至于后来多次倾力营救爱斯美拉达脱离险境。善化后的卡西莫多虽容貌无改,但和爱斯美拉达拥有了同样至善至美的心,这为我们对人物的审美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2、爱斯美拉达和克洛德 副主教克洛德是法国中世纪封建恶势力的化身,个性冷漠、自私,在压抑的环境中成了一个精神畸形的衣冠禽兽。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不是真心实意的,仅仅是为了占有,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爱斯美拉达深爱弗比斯,克洛德由于求之不得,于是因爱生恨,刺伤“情敌”弗比斯并嫁祸给爱斯美拉达。克洛德利用时机,威逼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意,但爱斯美拉达宁死不从,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克洛德不能满足欲望时,便毁灭“欲望的根源”以求得自己灵魂的安宁,这种极端的思想使他完全失去了人性,与爱斯美拉达的善良与正义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3、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 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在社会地位、经济、爱情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爱斯美拉达由对弗比斯救命的感激而心生爱慕,而弗比斯却只是贪慕爱斯美拉达的美色,根本瞧不起她卑微的身份地位。爱斯美拉达身陷困境时还心系弗比斯的安危,弗比斯却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而不出面为无辜的爱斯美拉达洗刷冤屈。后来,爱斯美拉达被迫害送上绞刑架,弗比斯却事不关己地与贵族小姐举办了隆重的婚礼,这两个人物之间形成了品格上高尚与卑劣的对照。 4、爱斯美拉达和甘果瓦 爱斯美拉达是甘果瓦的救命恩人,在甘果瓦误闯“奇迹王国”的“怪厅”而被乞丐王判了死刑时,爱斯美拉达为了救他而与他结成夫妻。虽然甘果瓦心中确实喜欢爱斯美拉达,但这种爱是建立在爱斯美拉达为他提供谋生条件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利己之爱。爱斯美拉达危难之际,甘果瓦没有帮助她,反而拐着她的母山羊佳利逃跑了。因此,甘果瓦和爱斯美拉达形成了自私自利与舍己救人的鲜明对照。 总之,克洛德、弗比斯和甘果瓦对爱斯美拉达的爱都是肤浅的、平庸的,都是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的。此外,卡西莫多和克洛德这对“父子”在思想、行为上也有强烈的对照。卡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是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爱,在爱斯美拉达危难之际,他冒死将其救出并处处为她着想,“他把一切痛苦留给了自己”。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则充满淫欲,求之不得后,又千方百计欲置她于死地。最后,当卡西莫多识破克洛德就是迫害爱斯美拉达的罪魁祸首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怒火,把克洛德从顶楼上推了下去。克洛德极端利己的丑恶灵魂与加西莫多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美德形成对比。 二、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 除了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小说中还出现人物的自我对照。 卡西莫多又聋又驼,因奇丑的外貌经常受到世人的嘲弄。在副主教克洛德的教化下,他最初凶恶愚昧,对人类充满了仇恨。当他因劫持爱斯美拉达在刑台上受鞭刑时,他一向视为亲人的克洛德却弃之不顾,爱斯美拉达以德报怨的行动使加西莫多内心深处的人性得以复苏,这也在之后解救爱斯美拉达的行动中化为了与克洛德恶势力对抗的原动力。加西莫多前后心灵的对比是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当然,卡西莫多后来善美的心灵与他丑陋的外貌也形成强烈的反差,但随后善美之心逐渐泛化,并影响到了我们对他外表的评价,这也就是美学中所谓的“化丑为美”。 雨果对克洛德这个人物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渲染。早年的克洛德勤奋好学,富有爱心。他怜爱弟弟,收养了卡西莫多。后来他当上副主教,却爱上了爱斯美拉达。在宗教禁欲主义压抑的苦闷中,他的精神开始扭曲,变成了一个阴沉、残暴的魔鬼,千方百计置爱斯美拉达于死地。这种前后心理和行为巨大的反差,突出地说明了宗教神职如何异化与泯灭克洛德的正常人性,深刻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罪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此外,表里不一的弗比斯以及甘果瓦,也显示出人外表与灵魂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深的思考。 美是无处不在的,但它又必须伴随着丑而存在,任何美与丑都是相对的。雨果将显性的美与丑和隐性的美与丑都摆到《巴黎圣母院》中,通过情景、行动、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让我们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会感受美、批判丑,更重要的是能将从显性丑中看到隐性美。“化丑为美”并不是丑真的变成了美,而是丑的事物经过艺术的表现变得更典型,从而具有了艺术美。卡西莫多就是那么一个“化丑为美”的人物形象,我们通过他一系列善良的举动,将其外表的丑陋化为拥有心灵美的个体,从而化丑为美,这个人物也为小说增添了传奇、怪诞色彩,更加吸引我们去阅读。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d4c719bb68a98271fef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