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

时间:2022-08-30 05:0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2]鲁迅(1881925日—193610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今日本的东北大学)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共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文名:周树人 外文名:Lu [2/2]Xun

别名:周樟寿、鲁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925日(辛巳年) 逝世日期:19361019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 身高:161厘米 血型:O

分享百科名片: [1/4] 鲁迅

图册 20

鲁迅,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9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濂溪村,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9月,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速速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2/4]


写作

1918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新青年》四卷五号上的《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其中《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 [3/4]本,《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3610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原来鲁迅小时就读的私塾三味书屋也就成了鲁迅纪念博物馆。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生平事迹

110 鲁迅

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4/4]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1888年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因为妹妹。”

11岁至20

1892年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毛泽东主席题词鲁迅语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1893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点击加载更多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446b3310a6f524ccbf85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