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璩笔下《华阳国志》堪称最早的“天府通APP” 作者:杨灿 来源:《先锋》2020年第07期 大统一之局从而赖以稳定,则方志诸家有其功矣。公元1世纪至4世纪间,地方史志虽已发达,率皆偏记一类,无全面描绘之巨文。其一书而兼备各类,上下古今,纵横边腹,实自常璩之《华阳国志》创始。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中,常璩和陈寿一样,是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家,两人写的巨著被称为“两晋两国志,光焰万丈长”。 后世地方志多以“志”命名,承袭于《华阳国志》。李泰棻在其《方志学》中说,最古以志名书者,首推常璩《华阳国志》;张舜徽《中国地方志总论》认为,《华阳国志》是一部最早以“志”为书名的地方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称,现存最早的以“志”命名的志书,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 是“史学大神”,更是秉笔直书的时代记录者 常璩(291年—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西晋末年,常璩出生于蜀地的江原常氏,其为蜀中大族,本就是文化世家、“文献故家”。因此常氏族人大多研究学艺、擅长文辞、喜爱撰写文章。常璩的从祖常宽,也是博学多闻,著有《典言》《蜀后志》和《后贤传》。 在崇州街子古镇江城街的尽头,一座以国志命名的展馆赫然矗立,其气势宏大,风格清雅,尽显浓厚文化气息——这,便是为了纪念方志初祖常璩而设立的华阳国志馆。置身展馆,常璩的著史人生清晰呈现,仿佛跨越千年历史长河,向世人诉说着这位史学家的传奇人生。 2020年6月5日,常璩以“方志鼻祖、蜀史巨擘”的高度,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在四川辞书出版社副编审张国文看来,“《华阳国志》,是地方志中的《史记》。而其作者常璩,是一位有着非凡勇气的和平主义者,是自成一家、素养深厚的历史学家,更是秉笔直书的时代记录者。” 饱受战乱之苦,历时六年完成《华阳国志》 常璩虽生在名门望族,其家中却十分贫困。他从小天资聪颖又耳濡目染,少年时即以广博才学名闻蜀中。但处于乱世,常璩也经历了战乱之苦。公元301年,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家乡的富有人家都迁去外地,常璩改为依附青城人范长生。 公元304年,李雄建立成汉政权,以范长生为丞相。在范长生的保护下,常璩得以读书受教,大量阅读先世遗留下来的书籍,并在之后进入政权中心,这也成为他写作《华阳国志》的条件。347年,东晋桓温率军攻打成汉,常璩不忍生灵涂炭,劝执政者李势投降,后为桓温参军,前往建康。 在书写《华阳国志》时,常璩正逢人生失意——归顺东晋政权后,东晋士族重用中原故族,轻视蜀人。此时常璩已年老,又在朝堂中颇受歧视,便不再在仕途中追求进取,只一心专注于史学。历经六年岁月沉淀,最终著成《华阳国志》。 开方志編纂先河,首度将巴蜀纳入天下九州 常璩为何把此书取名为《华阳国志》而非《巴蜀志》?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舒大刚称,这一点也体现了常璩开放包容的心态和难能可贵的国家观。《华阳国志》所记地区为《尚书·禹贡》九州之梁州,其地因在华山之阳、汉水之南而得名为“华阳”。“如果书取名为《巴蜀志》,就像把巴蜀当成了独立的王国。而取名《华阳国志》,则把巴蜀纳入了天下九州之中,写的是中国历史中的巴蜀文化。” 舒大刚还认为,“《华阳国志》的诞生,有着主观、客观上两种因素的促成。”从客观上来讲,巴蜀本就是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区域,有记录、保护、传承下去的必要。但是在中原的正史中,对这巴蜀一带的记录很少。尤其在“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对巴蜀的历史记载也寥寥无几,包括巴蜀的上古时期是如何传承,都是缺失的,甚至对于“李冰治水”的记载,也有混乱之处。 在吸取先贤们的经验和教训后,常璩开拓创新、自成一家,开创中国地方志写作先河。四川大学教授、《华阳国志校注》校注刘琳称,“从内容来说,是历史、地理、人物的结合;从体裁来说,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的结合。这两个‘三结合’构成了《华阳国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中国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创举。” 千年之前,王羲之用《华阳国志》神游巴蜀 《华阳国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事实上,在《华阳国志》之前,常璩就已经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书曾被成汉当权者李寿作为国礼送给北方后赵的石虎,常璩的声名早就传布于黄河流域。张国文对《华阳国志》精研多年,他用当下颇为时髦的话为此书做注解,“《华阳国志》是一个大APP,随便在书中翻检下,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点。比如三星堆、萧何月下追韩信、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南方丝绸之路,等等。”正如其所言,千年以后,我们从手机上下载“天府通APP”,就可以在成都及周边畅行无阻;而在常璩那个时代,人们想要神游巴蜀大地,翻阅一本《华阳国志》足矣! 常璩的时代,还有很多大神,如桓温、谢安、谢玄,以及被后世称作“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曾在其草书代表作《十七帖》中问朋友:“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而《华阳国志》的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则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临邛火井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形,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煮盐的记载。 此外,王羲之于《游目帖》中说,“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文字间,满是对于蜀中景色的倾慕。还有,在《成都城池帖》里,王羲之多次向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问及蜀地风物,如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等。张国文认为,一代书圣之所以神往巴蜀,很大可能性就是他读过《华阳国志》后,对这片物产丰饶的神奇土地产生了好奇。“两个伟大的文化人若因种种原因无缘相见,《华阳国志》或许带领他们相互抵达了。”张国文说。 责任编辑 傅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add5d2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