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粘贴”怎么读说起 “粘贴”(zhāntiē)一词易被误读为“nián tiē”,或是受“粘”(nián)字的高活跃度影响。表达“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的异体字“粘”和“黏”,经 2003年《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整理,已淘汰“粘”字,只使用“黏”字。但社会使用习惯倾向于前者,要改变人们的这种使用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做好辨析工作,汉字输入软件也应作相应的修改。 标签:粘贴 读音 异体字 在我们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有一个编辑功能是“粘贴”。笔者经常听到人们把这个词读作“nián tiē”,甚至不止一次听到不止一位教计算机应用课的老师也这样读。 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此有明确的注音与释义:【粘贴】zhāntiē②计算机文件处理中指将某一选定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复制到指定的文件中去[1]。 据此明确的注音与释义,“粘贴”一词的读音是毫无讨论的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这个词的读音却出现这种普遍性的误读呢?这要从“粘”和“黏”的辨析讲起。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异体字1,053个,其中,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发布经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在该表的“Z”部,列出“粘zhān~贴”[2]。该表的《说明》第三点中解释:在字后不注“统读”的,表示此字有几种读音,本表只审订其中有异读的词语的读音。根据这一说明,“粘”字在“粘贴”中读作“zhān”是经审订的,但对于读作“nián”的情况没有作审订。 在1983年1月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粘”字有两种注音。一个是“zhān”。其释义有二:①黏的东西附着在物体上或者互相连接,例麦芽糖~在一块儿了。②用黏的东西使物件连接起来,例:~信封。该读音下列两个词语:粘连、粘贴。[3]另一个读音是“nián”, 释义也有二:①同“黏”。②(Nián)姓。无下列词语。[4]但该词典对“黏”字的解释却很详细。注音:“nián”,释义:“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液/~米/胶水很~。”下面列了18个词:黏虫、黏度、黏附、黏合剂、黏糊、黏胶纤维、黏结、黏菌、黏膜、黏儿、黏土、黏涎、黏涎子、黏液、黏液性水肿、黏着、黏着力、黏着语。[5]比较该词典对“黏”“粘”二字的解释,不是“黏”作为“粘”的异体字被淘汰,倒是“粘”作为“黏”的异体字被冷落了。 虽然198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粘”(nián)字的活跃程度却明显高于“黏”字。笔者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在我自己服装的成分标签中,使用“粘胶纤维”写法的占86%,而使用“黏胶纤维”的仅占 14%。“粘”(nián)的高活跃性可能给人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大概是人们误把“粘(zhān)贴”读作“粘(nián)贴”的一个原因吧。其实,从对“粘”字“zhān”音和“nián”音的释义,我们不难推断:“粘”用于形容词的时候读“nián”,用于动词时读“zhān”,而“粘贴”中的“粘”是动词,故读“zhān”。 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在此表中确认“黏”为规范字[6]。2003年8月,由中国出版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四单位拟定的《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中,对“粘”字和“黏”字的使用作了明确的分工:“黏”读nián,指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粘”读zhān,指使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据此,在“黏稠——粘稠”“黏糊——粘糊”“黏土——粘土”“黏液——粘液”异形词中,宜用“黏”。[7] 在2004年1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粘”字“nián”音的释义已经删去了“同‘黏’”这个义项,读作“nián” 的“粘”字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作姓。而在对“黏”字的解释中,则特别提示: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读 zhān,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黏”为规范字,表示以上意义(即形容能把一种东西粘连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粘”不再表示这个意义。[8] 至此,“粘”和“黏”两个字的渊源及用法就很清楚了。根据2004年1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粘”字有两个读音。读“zhān”时,作动词,表示黏性物附着在别的物体上或指用黏性物把东西连接起来;读“nián”时表示姓。“粘(nián)”和“黏”原是一组异体字,都可表示“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经2003年《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整理,被2004年1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所采用,已经明确解释为使用“黏”表达这一意思,“粘”不再表示这个意义。 可见,“粘贴”(zhāntiē)的读音是稳定的,一直没有变,把这个词读作“nián tiē”肯定是错的。在异体字“粘”和“黏”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笔画间架比较简单好写的“粘(nián)”字,但这样的使用干扰了对“粘贴”(zhāntiē)一词的正确念读。2003年《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中对“粘”和“黏”这一组异体字的整理,似乎透露了语言文字专家们的良苦用心,但社会使用习惯是不易改变的,真正要使“黏”字取得规范首选的地位,依然任重道远。除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辨析这两个字外,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输入的各种汉字拼音输入法也应进行修改。笔者以为,在键盘书写成为主要的书写方式的今天,如果我们在输入字母“n-i-a-n”时,“粘”字在列表中出现在“黏”字之前,那么使用“粘”字表达“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的习惯恐怕就不很容易改变了。 注释: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第1版)第1643页。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修订)。 [3]《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第1451页。 [4]《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第829页。 [5]《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第830页。 [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7画〔丿〕部。 [7]《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注释】⑨。 [8]《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第1版)第953页。 (王霜玲,厦门商业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ebe103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