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现代汉语词典》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知,"粘":音zhān;读nián时,为"黏"的异体字。然而,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粘":既作zhān又作nián,而"黏"是"粘"的繁体字。这里有一个过程,1955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黏"由此退出使用领域,"粘"便身兼"粘""黏"二职。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读zhān,1988年国家语委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时,确认"黏"为规范字,并将"粘"进行分离。从此,"粘"不再表示"黏"的意义。"粘""黏"又成为各自独立的规范字。再把"黏"写作"粘"就是错的了。 帐与账粘与黏 在1964 年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账”字是被“帐”取代而废止使用, 所以此后所出字词典中皆如此标注。而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新版)中又把“账”字列为正式简化字,恢复独立存在的资格,在其“说明”中也未明确交待,所以绝大多数人不知有此变更。为消除用字混乱,实现规范化,现将二字区别如下: “帐”字专指用布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起遮蔽作用的帷幕,如“蚊帐” “帐篷”“帐幕”“营帐”“帐子”“青纱帐”等。“账”字则多指钱物出入的记录,如“记账”“查账”“算账”“账目”“账户”“账单”“账簿”“账房”“流水账”等,也可借指账簿或债务,如“一本账”或“欠账”“放账”“不认账”等。我们不要再以“帐”代“账”。 “黏”字是1988年3月25 日国家语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说明”中确定恢复使用的15个曾被废止使用的汉字之一。“黏”读音为nián,意思是指像胶水或糨糊那样能使一物体附着于另一物体的性质,其用法如常用词语“黏虫”“黏度”“黏稠”“黏膜”“黏液”“黏米”“黏土”“黏着力”“黏糊糊”等,一般情况下为形容词。 “粘”字除作为姓氏字时仍保留“年”音外,日常用法只能读“沾”音。其义项为:①带黏性的物质互相连接或附着于他物上,如“糖块粘在一起了”,“吃糖瓜很粘牙”,“和黏面很粘手”;②用胶水或糨糊等将此物胶合在彼物上,如“粘信封”“粘贴标语”“他嘴上粘上白胡子真像老头”等。从词性上看,它只有动词用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7b7787b9d528ea81c7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