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Bandura)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全面反映其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着重介绍两方面: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与前面所说的刺激反应学习有所不同;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感受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不直接作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但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2.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1)攻击性 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在El常生活中,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他所表现的攻击性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时,如在球赛或打猎等活动中的攻击行为,父母或其他社会成员就会奖励儿童这种行为;当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时,如打骂幼小儿童等,他们就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儿童就是在这种社会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有关攻击性行为的模式。 (2)性别角色的获得 班杜拉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模仿两性行为,但成人往往是根据儿童的性别对某些行为加以赞扬,而对另一些行为加以制止。儿童也观察到不同性别的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及所接受的强化情况,慢慢地就发展起一套符合社会标准的性别化的行为。 (3)亲社会行为 班杜拉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产生和发展亲社会行为。例如,儿童观看了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录像后,相对于对照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他认为,训练或强制命令对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都没作用,只有让儿童在观察中去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评价:首先,班杜拉明确地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已证明,像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校,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学习,以及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等都属于在心的问题情境中探索未知反应和未知答案的学习,即所谓“在实践中学习”或“在做中学”。在这类学习中,学习者要经过多次反复地尝试和顿悟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或建立针对某种刺激情境所做出适宜反应的联结。所以,这种学习耗时多,难度大,过程也比较复杂,在人类这种直接经验的嘘唏存在于解决生产劳动中的技术问题。在社会中解决复杂的实践问题和在科学实验中获得新的发现。发明等创造性活动中。隐藏,这种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只是和经验的过程,是人类知识的源泉。而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示范,或通过教师家长的口头传授而间接地获得他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比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要迅速简便。像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的接受学习,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等都是属于这类学习。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的区分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它是广大教师有选择的运用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而不至于把直接经验学习研究中得出的规律生搬硬套的用于课堂教学,也不能用直接经验学习的理论解释学生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其次,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经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普遍的存在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中。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行为操作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快速地获得他人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工作和学习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是其他学习理论所无法取代和解释的。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过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从现有的间接经验学习理论来看,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探索的是学生学习书本只是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它对于解释学生的富豪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他们没有探讨学生的行为模式学习。而对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最有说服力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单独决定,而是由两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认为人通过其行为创造环境条件并产生经验(个人的内在因素),被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为个人的内在因素的经验又反过来影响以后的行为等。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但是,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粗恶发必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用的地位,而只是一般化地对认知机理做些简单的论述。因而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资料: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心理学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236fe8aeaad1f346933f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