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表征系统发展的最好表现是什么 延迟模仿的能力啊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认为儿童的知识结构是由哪三方面经验构成的? 皮亚杰提出的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理论。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①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而活动又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②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③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平行的。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④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⑤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和前关系,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和类。⑥运算的特征是归类和关系具有传递性和可逆性。⑦成人思维中的逻辑结构和数学结构起源于儿童行动的一般协调,起源于儿童的归类、系列化和对应的行动。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思维发展的 4个主要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作用。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认为不但人的认识,就是人的道德情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主体通过运动对外界适应,我觉得就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也就是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因为皮亚杰认为人天生有一种跟环境取得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使得人不断得与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平衡,来建立一个个图式。应该不仅仅包括外部动作,应该包括表象操作等等。因为除了感知运动阶段之外,儿童都已经能够运用表象操作。但是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并没有结束。 2.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皮亚杰的理论没有“内化”一说。他并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于内化而形成的。他是觉得儿童上下来就带有一种天生的图式——简单的反射功能。然后从这种简单的图式,一点一点与外部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与自己的图式相适应的客体将被同化,扩充了自身的图式,与原有图式不相适应的客体,将使原有图式被打破来对客体进行顺应,之后再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高级的图式。人就是这样发展的。 3.你前一个问题所说的“内化”是维果茨基的主要思想之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内化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就是天生具有一些本能,而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生活的社会所共有的一些东西,比如社会道德,语言,习俗等等。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把外界一些道德,习俗等等的东西,加以内化,使自己的心理机能得以从低级心理机能朝高级心理机能转化。在这一基础之上,维果茨基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一说,其实根前面的内化理论式相契合的。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潜在的能力之间的距离。就是说儿童靠自己的努力,在现阶段能够将外部客体内化到一个现实的能力,但是作为成人必须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儿童挖掘出潜在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多的内化,更好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自己所现有的图式,对外部环境客体进行主动地同化和顺应的由内而外的过程,而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外部客体内化所带来的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一种由外向内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374d4fe518964bcf847c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