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分析学前儿童行为 这个学期,我们学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我觉得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发现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心理,并且,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发展,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成长。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所以我就用几个列子来说明这其中的重要性。 情景一:天天是个大班的小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尤其是手机上的游戏,如果家长不给他玩就会嚎啕大哭。所以家长一般就会满足他的要求。其实天天喜欢玩游戏也是受身边人的的影响,就比如说:天天爸爸每次下班回来就会玩一会手机游戏。 分析:一、用行为主义观来说,天天每次都玩手机游戏主要是受家人影响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他喜欢玩游戏但是家长不给他玩就只要通过大哭就能够得到,频率多了这种行为会得到强化每次东西就得不到通过哭就能解决。反之,如果家长不给他玩,强化之后频率就少了。行为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的模仿。天天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 的反应,他看到爸爸在玩手机游戏他也就想玩了。 二、父母的教养行为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天天的家人对他过于放纵是属于四中类型中的“宠溺型”家人给天天较少正确行为的指导,无条件的爱孩子。 三、 这种情况,家长一是需要利用行为主义观中“强化”改变他喜欢玩游戏的状况,给予他适当的奖励和处罚,使得他会通过他人的评价以及自己行为的评价慢慢发展自我效能感,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养成正确的习惯。二是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爸爸虽然虽然喜欢玩游戏,但是可以不当着孩子的面玩或者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一同玩耍,转移他的注意力。 情景二:天天主要是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因此他跟爷爷奶奶关系比较亲密也很依赖他们。大概是天天三四岁的时候特别粘人,每次奶奶要出去有事的时候都会哭不让奶奶离开情绪低落。但是,现在天天上大班了,没有那么粘着奶奶,甚至,他在一个姐姐家玩可以呆一上午,看不见他的爷爷奶奶也没有关系。天天也很喜欢在这个姐姐家玩,因为姐姐很细心,很有耐心的教天天画画,鼓励他自己的作品,跟他讲故事,或者耐心的听他讲话表达自己的想要表达的东西。 分析:一、依恋主要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幼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强烈而持久的一种情感联系,但是这种依恋会随着年龄增长依恋对象逐渐由一人到多人,转向老师或者同伴。天天正是出于这种变化之中,对爷爷奶奶的依恋减少。大班天天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跟伙伴们玩,姐姐对他很好很耐心,天天在姐姐面前也能够得到安全感并且有一个人能够跟主动交流,鼓励他,使得他内心得到一种来自他人的肯定内心得到满足。因此,他会依赖这个姐姐,而不是只依恋他的奶奶。 二、大班的天天基本能够基本的语言的表达,但是幼儿发音器官还不是很完善,而且难以讲清楚讲完整一句话,情境中的姐姐给予足够时间,足够耐心给天天表达,这样对于他的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孩子自由表达自己想法时应该对于孩子发音,语病进行纠正。并且,多多与孩子一起组织活动,比如:种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等。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对于幼儿的依恋,在幼儿园期间,家长要鼓励幼儿多与身边伙伴的交流,玩耍让他们明白友谊同伴的重要性,同时,家长对幼儿的一些的道德品质进行强化,比如:学会分享为,懂礼貌,讲卫生,诚实等等。最后家长还是要多多跟孩子在一起陪伴他们,并且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对待离别。 幼儿的每一种行为都值得我们去探讨思索,通过对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幼儿学会与幼儿相处,并且对其行为进行更好的指导。 缪景 14403 25 2015.12.2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4b21f6964bcf84b9d57b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