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种子课》的心得体会 大圩镇中心小学 黎忠福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 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 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 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 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 让学生充分自 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 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从以上这段话,我肤浅的就把“种子课”理解为了为知识的学习 而打基础的课,是因为要先理解理透了,才能有“生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 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 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 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的,教 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 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 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 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 的生长环境。 教材都是成人编的,老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 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人时,我们把他定 义为错误。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很多时候都会把学 生异于我们老师的想法给否定,甚至归为错误。可是,我们体会过学 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而 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 吗?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 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 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 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7206c8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