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生长 尤倩倩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俞正强老师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这几个方面来阐述。下面我谈一谈对《种子课》一书几点读书心得。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既然谈到问题创设,就会有预设和生成,在《种子课》一书中讲述如何课前通过正确的预设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做出预设。那预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而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生成中就要注意问题呈现给学生的空间,问题不能太窄太广,也就是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 主动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本书从几个方面提到了如何从教师层面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重在良好的学习准备,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练习法,在学习加与减时,我会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通过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情境模拟法,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展示各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立体图形。学生都会说我在哪里见过或是用过。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也是通过摆小棒到挪动小棒,感悟“凑十法”的过程。我发现通过情境模拟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也更加愿意动手去做,去思考问题。 第二有效的学法指导,本学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书上会有一课是做个加法表和做个减法表,通过观察表中的算式,引导学生竖着看 横着看 斜着看,发现其中规律。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活动的规律,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这样也会促进兴趣的提高。 第三课堂中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散。在《有几瓶牛奶》一课中,学习了9+几的算式,通过看图列式写出9+5,当我问怎么计算9+5时,我听到了很多不同方法,有数数,摆小棒,画图,我记得当时有个学生说的是因为10+5=15,9比10少1,所以得数15少1就是14,那9+5就等于14。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都不一样,老师更要注意引导。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三、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在学习加减法时,我用找正确的算式游戏,通过男女生之间竞争,实现在玩中学。 四、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学生本身就是一颗种子,不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需要我们去体会,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0d319f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