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针真疼呀 (重点领域:美术) 主备:张瑜 执教:束晓菲 活动目标: 1.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表现出人物打针时的姿态和面部表情。(《指南》:在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方面指出5-6岁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尝试运用色彩语言,表现人物打针时的情绪特征。(《指南》:在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方面指出5-6岁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3.体验打针时的心理感受和肌体感觉。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打针体验。 2.纸、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打针时的感受,讨论打针时人物的面部变化特征及身体姿态。 1. 教师:小朋友都打过针吗?打针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痛的时候你怎么办?有什么表现?这时你的表情如何?你还看过其他小朋友在打针时的表情吗?和他平时一样吗? 2.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可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 3. 4.教师:打针时,你的身体是怎样的姿势?请你做给大家看看。 (以上环节可以多请几个幼儿模仿演示,让幼儿充分观察打针时的人物状态,特别是五官的变化及身体的动态。)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色彩语言表现人物打针时的情绪特征。 1. 教师:你认为用什么颜色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打针人的心情?你为什么要选这种颜色? 2.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可以在构图上提醒幼儿要把人物画得大一些,颜色要涂匀。指导幼儿翻阅幼儿用书《打针真疼呀》,仔细观察医生给孩子打针的画面,并回忆自己打针时的心理感受和肌体感觉,尽量把打针时的表情和动作画下来。 (三)展示作品,幼儿讲述 教师: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结合健康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打针虽然疼,但对身体恢复健康是有好处的。 活动反思: (一)活动实录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继续学习用正面人、背面人和侧面人表现打预防针时的不同情境。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理感受。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条理的收放绘画工具和材料。本次活动的难点和重点是医生造型的掌握,如何让幼儿能够轻松的掌握医生的基本外形,又不会太限制幼儿的思维,在这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儿歌结合示范的方法,孩子们边听儿歌边看步骤,轻松地掌握了绘画的重要步骤。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让幼儿掌握画面的比例和布局,在操作前请幼儿先将纸对折一下,再打开的时候自然的分为两个部分,幼儿可以根据这个分界线来布局画面的人物。 (二)实录剖析 活动刚开始,我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画, “一个大大的半圆,左右连着好朋友,上面跟着长方形,大家一起手拉手,玩玩游戏真快乐,穿好衣服和鞋子,长长针筒手中拿„„”请幼儿来说一说我画的是谁?还缺哪些地方,请幼儿来进行添画。完成后小朋友都认出了这是医生。第二环节请小朋友自己来说一说有没有打过预防针?打针时是什么感觉呢?有的孩子说打针很疼很疼,有的说打针的时候我还哭的呢。这时肯定小朋友说的内容。小结打针时很痛,所以有的小朋友会害怕地掉下眼泪,但是也有些小朋友还是会很勇敢地忍住不哭,在画小朋友表情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眉毛,眼睛和嘴巴的画法。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孩子们自行绘画也是让他们对以往经验的回忆总结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第三环节,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一下。对比例和布局好的小朋友进行了表扬,也肯定其他小朋友他们做的好的地方。 (三)修改策略 在这次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掌握了医生的画法,有的孩子会把医生画的特别大,小朋友画的特别小,还有的小朋友画了很多。我都肯定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连贯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fb706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c.html